《曹成王碑附诗》
时间: 2025-01-04 09:01:0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曹成王碑附诗》
作者:韩愈
太支十三,曹于弟季。
或亡或微,曹始就事。
曹之祖王,畏塞绝迁。
零王黎公,不闻仅存。
子父易封,三王守名。
延延百载,以有成王。
成王之作,一自其躬。
文被明章,武荐畯功。
苏枯弱彊,龈其奸猖。
以报于宗,以昭于王。
王亦有子,处王之所,
唯旧之视,蹶蹶陛陛。
实取实似,刻诗其碑,
为示无止。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太支山有十三座,曹家是弟季的后裔。或许是因为有人失落或微弱,曹家才开始了自己的事业。曹家的祖先王,因恐惧而不得迁移。王和黎公的后代,几乎闻所未闻,唯有存世。父子更替封号,三位王者保守着名声。历经百年,终于成就了成王。成王的功绩,都是他个人的努力。文才被明智的章法所覆盖,武力被荐举的功勋所承认。即使在苏枯和弱彊的时代,奸诈之人却依然猖狂。以此回报宗族,以此昭示于王。王亦有子,身处王位之上,却仍旧以旧人的眼光来看待事物。实事求是,刻下这首诗于碑上,证明这一切是没有止境的。
注释
- 太支:指中国古代地理名词,象征着高大的山。
- 曹于弟季:曹家支系的弟弟和季兄。
- 或亡或微:指一些家族可能衰落或微弱。
- 成王:指的是成王的成就和影响。
- 文被明章:形容文学成就显著。
- 武荐畯功:指武力上的成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韩愈(768年-824年),字退之,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他以散文和诗歌闻名,尤其在古文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创作背景
《曹成王碑附诗》创作于唐代,时代背景是对历史的反思与总结。诗中提及的曹家与成王,反映了对家族荣耀和历史传承的关注。
诗歌鉴赏
《曹成王碑附诗》是一首集历史感与哲理于一身的诗作。韩愈在其中通过对曹家历史的描写,传达了对家族传承的深刻思考。诗的开头提到“太支十三”,即以山川为引,寓意深远。在古代文化中,山常被视为家族的根基和象征,预示着曹家在历史长河中的地位。
随着诗的深入,韩愈讲述了曹家的兴衰,描述了成王的伟大成就,强调了个人努力与家族荣耀之间的关系。诗中反复出现的“王”字,既指代曹家的王者,也象征着对历史的尊重和对后代的教诲。
此外,诗句中提到“苏枯弱彊”,揭示了历史中的权力斗争与家族间的复杂关系。韩愈以此提醒后人,在荣耀与衰落之间,唯有通过真实的努力与忠诚的回报,才能不负家族的期望。
整首诗不仅是对曹家历史的回顾,更是对人生态度的提炼,强调了诚实与努力的重要性,具有深远的启示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太支十三,曹于弟季:说明曹家有十三代的历史。
- 或亡或微,曹始就事:提到曹家有些支系可能衰微,但仍开始了事业。
- 曹之祖王,畏塞绝迁:曹家的祖先因恐惧而不得迁移。
- 零王黎公,不闻仅存:指代家族中的一些重要人物,几乎无闻。
- 子父易封,三王守名:父子相继更替封号,历史悠久。
- 延延百载,以有成王:经过百年的努力,终于形成了成王的伟业。
- 成王之作,一自其躬:成王的成就来源于他个人的努力。
- 文被明章,武荐畯功:文才与武功均得到了认可。
- 苏枯弱彊,龈其奸猖:形容历史中权力斗争的激烈。
- 以报于宗,以昭于王:以此回报家族,昭示于王者。
- 王亦有子,处王之所:王者也有自己的子嗣。
- 唯旧之视,蹶蹶陛陛:强调旧观点的局限性。
- 实取实似,刻诗其碑:强调真实的精神,刻下这首诗在碑上。
- 为示无止:表明这一切是不断延续的。
修辞手法
- 比喻:诗中使用了山川作为隐喻,增强了历史感。
- 对仗:在诗句之中,存在平行的结构,使得诗歌更具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强调了家族的荣耀与个人努力之间的关系,提醒后人珍惜历史,保持诚实与努力的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太支:象征稳固和历史的根基。
- 王:象征权威与荣耀。
- 碑:象征历史的记载与传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曹成王碑附诗》的作者是? A. 杜甫
B. 李白
C. 韩愈
D. 白居易 -
诗中提到的“太支”指的是什么? A. 一种植物
B. 高山
C. 河流
D. 城市 -
诗的主题主要探讨了什么? A. 爱情
B. 家族荣耀与个人努力
C. 自然景观
D. 战争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滕王阁序》王勃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 韩愈的《曹成王碑附诗》与王勃的《滕王阁序》都涉及历史与个人成就,但韩愈更关注家族的传承,而王勃则强调个人的孤独与壮丽的景色。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韩愈集》
- 《唐代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