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鹧鸪天
万事销磨是此生。
无聊无赖谩多情。
今秋又断江南信,
独上高楼听雁声。
空洞洞,冷清清。
朝来雨罢夜来晴。
旧时庭院新明月,
移过寒窗第几棂。
白话文翻译:
这一生中,万事都已消磨殆尽。
感到无聊无奈,随意说说多情。
今秋又一次断了江南的音信,
我独自一人登上高楼,听那雁声。
空荡荡,冷清清。
今天早上雨停了,昨夜又是晴天。
旧日的庭院,明亮的新月,
移过寒窗,不知是第几扇窗棂。
注释:
- 销磨:磨灭、消失。
- 无聊无赖:无所事事,感到无奈。
- 谩:随意、漫无目的。
- 江南信:指来自江南的音信或消息。
- 高楼:指高处的建筑,寓意心境的高远。
- 雁声:雁鸣,代表思乡或孤独的情感。
- 空洞洞,冷清清:形容环境的清冷与孤寂。
- 明月:象征思念与希望。
- 棂:窗棂,指窗户的框架。
典故解析:
本诗虽然没有直接引用历史典故,但提到的“江南”与“雁声”都具有深厚的文化背景,江南是中国文人心中的理想之地,常与温柔、细腻的情感相联系。而雁声则常用来表达思乡之情,特别是在秋冬时节,雁南飞的情景更是触动心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顾随,近代著名诗人,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风格细腻而深刻。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一个孤独的秋季,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和内心情感的描写,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与对故乡的思念。
诗歌鉴赏:
《鹧鸪天》是一首充满感伤的词作,诗人在秋天的背景下,表达了对过往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无奈。诗的开头以“万事销磨是此生”道出了人生的无常与失落,接着通过“无聊无赖谩多情”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的无力感。尤其是“今秋又断江南信”,更是点明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人际关系的淡漠。
在高楼之上,诗人听着孤雁的鸣叫,感受到一种深深的孤独。诗中“空洞洞,冷清清”的描写,生动地传达出一种冷清的氛围,让人感受到内心的孤独与无奈。最后,通过“旧时庭院新明月,移过寒窗第几棂”,诗人追忆过去的温暖与美好,明月照映着冷清的窗户,形成鲜明的对比,揭示出时间流逝带来的无情。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既有对自然的细腻描绘,也有对人生的深刻反思,体现了顾随深厚的文学造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万事销磨是此生:表达对过去经历的总结,感叹人生的无常。
- 无聊无赖谩多情:透露出对生活的无奈与随意的情感宣泄。
- 今秋又断江南信:表露对故乡与亲人的思念,强调信息的断绝。
- 独上高楼听雁声:通过孤独的行为,体现内心的孤寂。
- 空洞洞,冷清清:形象化地描绘出环境的荒凉。
- 朝来雨罢夜来晴:表现天气的变幻与内心情绪的波动。
- 旧时庭院新明月:引入怀旧的意象,暗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
- 移过寒窗第几棂:引导思绪回到现实,感叹时间的流逝与变化。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人生比作消磨的过程,形象而深刻。
- 拟人:赋予自然以情感,使得环境与情感紧密相连。
- 对仗:如“空洞洞,冷清清”,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全诗围绕孤独与思念展开,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慨与对故乡的眷恋。诗人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映照出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体现了对过去的追忆与对未来的迷茫,展现了一种深刻的哲思。
意象分析:
- 江南:象征温柔与美好,是诗人心灵的归属。
- 雁声:代表孤独与思乡,带有强烈的情感色彩。
- 明月:象征希望与思念,连接着过去与现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江南信”指的是什么? A. 江南的风景
B. 来自江南的音信
C. 江南的天气 -
诗人通过“独上高楼”传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快乐
B. 孤独
C. 忧伤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 苏轼的《水调歌头》:展现了对月亮的情感寄托。
诗词对比:
- 顾随与李清照的作品都涉及到孤独与思念,但顾随更强调对生活的无奈,而李清照则更注重细腻的情感表达。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顾随的生平与创作研究文章
以上内容旨在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鹧鸪天》的艺术魅力与情感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