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回看佛阁青山半,
三四年前到上头。
省得老僧留不住,
重寻更可有因由。
白话文翻译:
回首望去,佛阁矗立在青山之中,
三四年前我曾到过那里。
想来老僧也难以长久留住,
再去寻找,或许还有新的理由。
注释:
- 回看:回头看,指回首望去。
- 佛阁:指佛教寺庙的楼阁。
- 青山:青色的山,常用来形容自然景色的美丽。
- 老僧:年长的和尚,象征佛教的传承与智慧。
- 留不住:无法长久停留,表达一种无奈。
- 重寻:重新寻找,再次去探访。
- 因由:理由,原因。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建(约769年-830年),字子建,唐代诗人,生于襄阳。其诗多描写山水风景,风格清新、自然,擅长抒情和写景。王建的诗歌受李白、王维影响,常融入个人情感与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王建的晚年,反映了他对过去经历的回忆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中描绘的佛阁和青山,既是实景描写,也象征着心灵的归宿与追求。
诗歌鉴赏:
《望定州寺》通过简单的语言和自然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人生无常的思考。开头的“回看佛阁青山半”不仅描绘了景色,更引发了对往昔的追忆。青山与佛阁的结合,传达出一种静谧与庄严的氛围,使人感受到一种超然的境界。
接下来的“省得老僧留不住”,则是对生命短暂的深刻反思。老僧的形象不仅象征着佛教的智慧,也让人联想到人生的无常与苦短。诗人虽有所留恋,但也清楚地认识到一切都无法长久。
最后一句“重寻更可有因由”则是对未来的期许,虽然老僧难以留住,但诗人依然希望通过再次的探访,寻找新的意义与理由。这种对于生活的探索和不屈的精神,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哲理的深度。
总的来说,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也是一种人生观的表达,体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和精神信仰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回看佛阁青山半”:回头看去,佛阁与青山交相辉映,营造出一种悠远宁静的氛围。
- “三四年前到上头”:提及自己曾在三四年前造访此地,唤起对往昔的回忆。
- “省得老僧留不住”:感叹时间流逝,老和尚无法长久地守留在此,暗示生命的无常。
- “重寻更可有因由”:尽管老僧不能长留,诗人依然希望能再次探访,这里流露出对未来的期待与探索的渴望。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回看”与“重寻”,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
- 比喻:佛阁与青山的结合象征着精神的归宿。
- 排比:通过时间的推移,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变化与思索。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与对生命意义的追寻,表达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敬仰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索。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佛阁:象征着信仰与内心的宁静,是诗人精神追求的寄托。
- 青山:象征着自然的永恒与宁静,反衬出人生的短暂与无常。
- 老僧:代表着智慧和岁月的沉淀,提醒人们珍惜时间与经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老僧”象征着什么?
- A. 年轻人的活力
- B. 佛教的智慧与生命的短暂
- C. 财富的积累
- D. 忘却的过去
-
诗人希望通过“重寻”来达到什么目的?
- A. 追求物质享受
- B. 寻找新的理由与意义
- C. 避免现实生活
- D. 逃避时间的流逝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杜甫的《登高》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写山水,表达隐逸生活的闲适,但更多着眼于自然之美。
- 杜甫《登高》:关注人生的苦难与无奈,情感更加沉重,反映了社会动荡的时代背景。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辞典》
- 《王建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