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妇》

时间: 2024-12-29 17:01:25

新妇去年胼手足,衣不暇缝蚕废簇。

白头使我忧家事,

还如夜里烧残烛。

当初为取傍人语,岂道如今自辛苦。

在时纵嫌织绢迟,有丝不上邻家机。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去妇》
作者: 王建 〔唐代〕

新妇去年胼手足,
衣不暇缝蚕废簇。
白头使我忧家事,
还如夜里烧残烛。
当初为取傍人语,
岂道如今自辛苦。
在时纵嫌织绢迟,
有丝不上邻家机。

白话文翻译:

新婚的妻子去年辛苦劳作,
衣服来不及缝制,蚕茧已经废弃。
年老让我忧虑家庭琐事,
就像夜里燃烧的烛火逐渐熄灭。
当初为了别人的闲言碎语而成婚,
怎料如今自己却如此辛苦。
当时虽嫌她织绢的速度慢,
然而丝线却无法送到邻家的织机。

注释:

  • 新妇:指新婚的妻子。
  • 胼手足:形容手脚都因劳作而受了伤。
  • 衣不暇缝:形容忙到没有时间缝衣服。
  • 蚕废簇:指养蚕的生意失败,蚕茧没有得到利用。
  • 白头:比喻年老。
  • 烧残烛:形容生活的艰辛,像夜里燃烧的蜡烛一样逐渐熄灭。
  • 傍人语:指旁人的议论、闲言碎语。
  • 织绢:指织造丝绸。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王建,字子云,唐代诗人,工于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常以平实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情感。他的作品多反映社会生活和人情世故。
  •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唐代,反映了当时社会中家庭生活的艰辛和女性的辛劳。王建通过对新婚妻子生活的描写,展现了对家庭琐事的忧虑与无奈。

诗歌鉴赏:

《去妇》是一首反映家庭琐事与个人情感的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个新婚妻子的辛劳与无奈。诗中表现出对往昔理想的反思和对现实困境的感慨。开篇描绘了新妇的艰辛,使用“胼手足”一词,生动地描绘出她的劳作之苦,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接着,诗人以“白头”引入了年老后的忧虑,暗示了对未来生活的担忧。

诗的转折在于对当初选择婚姻的反思,诗人用“傍人语”来表达社会压力对个人选择的影响,突显了人们常常为了外界的看法而做出妥协,最终却陷入了辛苦的生活中。最后一句“有丝不上邻家机”则是对无奈的总结,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巨大落差的感慨。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家庭责任的承担,也有对生活艰辛的无奈,深刻反映了社会中个体的无力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新妇去年胼手足:新婚的妻子去年因忙于劳作,手脚都受了伤,展示了她的辛苦。
    • 衣不暇缝蚕废簇:她忙得连衣服都来不及缝制,忙碌之下养的蚕也没有得到利用。
    • 白头使我忧家事:随着岁月的流逝,年老让诗人更为家庭琐事感到忧虑。
    • 还如夜里烧残烛:比喻生活的艰辛,就像夜晚的蜡烛逐渐熄灭,暗示生命的短暂与无奈。
    • 当初为取傍人语:当初选择婚姻是为了别人的看法,反映出社会压力。
    • 岂道如今自辛苦:没想到如今自己却如此辛苦。
    • 在时纵嫌织绢迟:当时虽然觉得妻子织绢速度慢,但现在回想起当时的想法感到无奈。
    • 有丝不上邻家机:最终的结果是,即使有丝线也无法送到邻家的织机,暗示了生活中的无奈。
  •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烧残烛”比喻生活的艰辛,形象生动。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和美感。
    • 反问:通过反问引发读者思考,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家庭生活的真实反映,以及对选择婚姻与现实生活冲突的深刻思考。表达了对女性辛劳的同情,同时也反映出对外界压力的无奈与叹息。

意象分析:

  • 新妇:象征着年轻和新生活的开始,亦是家庭生活的中心。
  • 白头:象征着衰老与对未来的忧虑。
  • 烛火:象征着生命的脆弱与短暂,也象征着家庭生活的艰辛。
  • 邻家机:象征着外界的比较与竞争,反映出内心的焦虑与不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新妇去年胼手足”意为: A. 新婚妻子在家中休息
    B. 新婚妻子辛苦劳作
    C. 新婚妻子享受生活
    D. 新婚妻子在外游玩

  2. 诗中“烧残烛”比喻的是: A. 生活的美好
    B. 生活的艰辛
    C. 家庭的幸福
    D. 年轻的梦想

  3. 诗人对家庭责任的态度是: A. 懈怠
    B. 拒绝
    C. 担忧
    D. 高兴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王建《去妇》与李白《月下独酌》:两首诗都反映了个人的内心感受,但王建侧重于家庭琐事的忧虑,而李白则表达了对自由与孤独的思考,反映出不同的生活境遇与情感状态。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王建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