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海雨洗尘埃,月从空碧来。
水光笼草树,练影挂楼台。
皓曜迷鲸目,晶荧失蚌胎。
宵分凭槛望,应合见蓬莱。
白话文翻译:
海上的雨水洗净了尘埃,明月从空中碧蓝的天际升起。
水面上的光辉笼罩着草木,月影挂在楼台之上。
皎洁的月光迷惑了鲸鱼的眼睛,晶莹的光辉使蚌壳失去了胎儿。
在夜晚,我倚着栏杆凝望,应该能够看到那传说中的蓬莱仙岛。
注释:
字词注释:
- 海雨:海面上的雨。
- 尘埃:尘土和杂质。
- 月:指明月,以象征美好与清明。
- 空碧:指晴朗碧蓝的天空。
- 水光:水面上反射的光辉。
- 笼:围绕、包围。
- 练影:洁白的月影。
- 皓曜:皎洁的光辉,指月光。
- 迷:使迷惑。
- 鲸目:鲸鱼的眼睛。
- 晶荧:光亮而透明的样子。
- 失蚌胎:指蚌壳中的珍珠失去。
- 宵分:夜分,夜晚。
- 凭槛:倚靠栏杆。
- 蓬莱:传说中的仙岛,象征理想的境地。
典故解析:
“蓬莱”是中国古代神话中著名的仙岛,常用来表示理想的境界或人们向往的美好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群玉,唐代诗人,字子昊,号青山居士。他的诗歌以清新秀丽、意境深远著称,尤以描写自然风光和抒发个人情感见长。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中秋佳节,正值月圆之时,诗人站在楼台上,借助自然景象抒发对明月的赞美以及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诗歌鉴赏:
《中秋越台看月》是一首描写中秋夜美丽景色的诗。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月光下的自然之美和诗人内心的情感。首句“海雨洗尘埃”引入了一个清新的画面,雨水洗净了尘埃,暗示了环境的纯净与清新。接下来“月从空碧来”则将视线引向明亮的月亮,月光的明亮与天空的碧蓝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丽的氛围。
“水光笼草树,练影挂楼台”进一步描绘了水面的光辉和月影,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后两句则充满了哲思与幻想,“皓曜迷鲸目,晶荧失蚌胎”中的“迷”和“失”字,暗示了月光的神秘与吸引力,以及其对生物的影响。最后一句“应合见蓬莱”,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向往,蓬莱象征着一种美好的理想生活,体现了诗人内心的追求与渴望。
整首诗语言清新、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美的赞美,又蕴含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具有非常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海雨洗尘埃:描绘清新的海边雨水,象征洗净尘世烦恼。
- 月从空碧来:明月从碧空中升起,营造出一种明亮的夜景。
- 水光笼草树:水面上闪烁的光辉笼罩着树木,体现自然的和谐美。
- 练影挂楼台:洁白的月影悬挂在楼台上,展现出一种静谧的美感。
- 皓曜迷鲸目:皎洁的月光让鲸鱼感到迷惑,暗示了自然的力量。
- 晶荧失蚌胎:光辉照耀使蚌壳中的珍珠失去,体现光与影的变幻。
- 宵分凭槛望:夜晚依靠栏杆眺望,表现出诗人的孤独与思考。
- 应合见蓬莱:期盼能看到理想的蓬莱,象征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月光比作皎洁的光辉,增添了意象的美感。
- 拟人:月光使鲸鱼迷惑,赋予自然景象以情感。
- 对仗:句式工整,提升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中秋夜的景象展开,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蕴含了深厚的人文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亮:象征希望、美好和团圆。
- 海雨:象征自然的清新和洗涤。
- 水光:象征生命与活力。
- 蓬莱:象征理想的境界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海雨洗尘埃”意指什么?
A. 描述海浪的声音
B. 表达自然的清新
C. 讲述雨的来临 -
“应合见蓬莱”指的是什么?
A. 看到美丽的月亮
B. 向往理想的境界
C. 描绘海的壮观 -
诗中哪一句表现了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
A. 月从空碧来
B. 水光笼草树
C. 晶荧失蚌胎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张九龄的《望月怀远》
诗词对比:
李群玉的《中秋越台看月》和王维的《山居秋暝》,两首诗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李群玉更倾向于表现月光的柔美,而王维则注重秋天的宁静与思考。两者在风格上各具特色,展现了唐诗的多样性。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文学史》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