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张虞部谪常州别驾还婺觐省
汪道昆 〔明代〕
谪去应吾道,流言亦世情。
圣朝仍得罪,郎署早知名。
落日梁溪棹,平芜瀫水城。
秋风回首地,泪洒逐臣缨。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张虞部被贬常州别驾的惋惜与送别之情。
诗中提到,张虞部的贬谪是因为世俗的流言,这在当今的朝廷中也常常发生。虽然张虞部在官署中已经显名,但却仍然遭到贬谪。诗人描绘了一个夕阳西下的景象,船行在梁溪的水面上,平坦的芜荡与水城相映成趣。最后,诗人感慨秋风中回首往昔,眼泪湿透了他的衣缨,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怀念与不舍。
注释:
- 谪:贬谪,指官员因犯错误而被降职或调任到偏僻地方。
- 郎署:指官职或官署,诗中指张虞部的官职。
- 梁溪:指江苏省无锡市的一条河流,是古代文人所喜爱的游赏地。
- 平芜:广阔的平坦土地,常用以形容凄凉的景象。
- 逐臣:指被贬的官员,通常与皇权和权势相关。
典故解析:
- 谪官:在中国古代,官员被贬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常常与权力斗争和当权者的喜好有关,反映了当时政治的复杂性。
- 秋风:在古诗中,秋风常常象征着离别与伤感,寓意着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汪道昆(约1550年-1620年),明代诗人,擅长诗词,曾任职于官府,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及人情冷暖,风格清新。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张虞部因政治斗争而被贬的时期,体现了作者对友人的关心与惋惜,反映了当时政治环境的动荡。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送别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朋友张虞部的惋惜与深情。开头两句直接点明了张虞部的遭遇,既有对世道无常的感叹,也有对权力斗争的无奈。接着,诗人以“落日”和“平芜”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凄美的意境,仿佛在映射着张虞部人生的起伏与落寞。最后的“泪洒逐臣缨”更是将离别的情感推向高潮,表现出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怀念与不舍。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生动,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对友人命运的关注。
诗词解析:
- 第一句:“谪去应吾道”表达了对张虞部被贬的惋惜,说明这是应有之意,暗示诗人对世道的不满。
- 第二句:“流言亦世情”指出流言蜚语的普遍性,反映了当时政治环境的险恶。
- 第三句:“圣朝仍得罪”表明朝廷对张虞部的误解,虽名声在外,但却遭贬谪。
- 第四句:“郎署早知名”说明朋友的才华是被认可的,然而依然无法避免命运的波折。
- 第五句:“落日梁溪棹”描绘了一幅夕阳西下、船行水面的美景,增强了离别的感伤氛围。
- 第六句:“平芜瀫水城”则进一步渲染了离别后的孤寂与悲凉。
- 第七句:“秋风回首地”点出季节,暗示时光流逝,情感的复杂。
- 第八句:“泪洒逐臣缨”则是情感的高潮,泪水的洒落象征着深切的怀念与无奈。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谪去应吾道,流言亦世情”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落日、秋风、泪水等意象,营造出离别的愁苦氛围。
- 比喻与拟人:如将流言比作世情,形象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对友人的深情与对政治环境的无奈,表达了对世事变迁的感慨,体现出诗人对人才遭贬的不平与惋惜。
意象分析:
- 落日:象征着结束与离别,暗示着光阴易逝。
- 秋风:象征着伤感与思念,反映出离别后内心的孤寂。
- 泪水:是情感的直接表达,表现了对友人的深切怀念与不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谪去应吾道”中的“谪”是什么意思?
A. 升迁
B. 贬谪
C. 调任
D. 休假 -
诗中提到的“郎署”指的是什么?
A. 朋友的家
B. 官职或官署
C. 学校
D. 市场 -
“泪洒逐臣缨”中“逐臣”指的是什么?
A. 被贬的官员
B. 朋友
C. 君主
D. 僧侣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
- 李白《送友人》
诗词对比:
- 《送友人》与《送张虞部谪常州别驾还婺觐省》均为送别题材,但前者更侧重于友情的美好,而后者则更突出政治环境对个人命运的影响。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汪道昆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