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汶上公署
作者: 王讴 〔明代〕
百岁为浮名,一身恒旅寓。
鸦归野树昏,角散城云暮。
残壁窜秋蛩,空阶滴夜雨。
愁心似茧丝,短发变玄素。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短暂的感慨,百岁不过是虚名,而自己却常年漂泊在外。黄昏时分,归来的乌鸦栖息在树木上,角声渐散,城中的云彩也在黄昏中变得模糊。残破的墙壁上秋天的蟋蟀窜动,空荡荡的台阶上滴落着夜雨。我的愁苦之心如同茧中的丝线一样缠绕,短发早已变得灰白。
注释:
- 百岁为浮名:百岁是长寿的代名词,但在此处被视为虚无的名声。
- 恒旅寓:常年漂泊,寓居在外。
- 鸦归野树昏:乌鸦在黄昏时分返回树上。
- 角散城云暮:角声渐渐散去,夜幕降临,城中的云彩模糊。
- 残壁窜秋蛩:残缺的壁面上,有秋天的蟋蟀在窜动。
- 空阶滴夜雨:空荡的台阶上,夜雨在滴落。
- 愁心似茧丝:愁苦的心情就像缠绕的茧丝。
- 短发变玄素:短发已变成灰白色,暗示年老和沧桑。
典故解析:
本诗并没有引述特定的历史典故,但其表达的“浮名”与人生的哲思,反映了许多古代文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这类思想在唐宋诗词中较为常见,尤其是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讴,明代诗人,生平事迹较为少见。其诗歌多反映个人情感及对社会的思考,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之作,也有细腻之词。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诗人漂泊生涯的一段时间,可能是在外地任职或旅行的情境下,诗人对人生的无常、孤独感和对故乡的思念结合在一起,形成了这首情感深邃的诗作。
诗歌鉴赏:
《汶上公署》是一首充满浓厚情感的诗,诗人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人生的感慨与思考。开篇“百岁为浮名”一句,便引导读者思考生命的意义,百年的生命终究难逃浮华的名声,令人瞬间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接着,诗人用“鸦归野树昏”描绘了黄昏时分的宁静与孤独,仿佛在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归属感的缺失。残壁与秋蛩的意象则增添了环境的萧索,夜雨滴落的声音在空阶之上,像是对过往的追忆与无奈。
最后“愁心似茧丝,短发变玄素”将诗人的内心情感推向高潮,愁苦如同茧丝般缠绕,短发的灰白象征着时光无情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令人感受到深切的共鸣。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使得读者在感受诗人孤独与无奈的同时,也对人生的意义有了更加深刻的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百岁为浮名”:强调长寿的意义在于虚无,提示人生的短暂。
- “一身恒旅寓”:表达了无家可归的孤独感。
- “鸦归野树昏”:描绘黄昏的宁静与归属感的缺失。
- “角散城云暮”:夜幕降临,角声渐散,暗示时间的流逝。
- “残壁窜秋蛩”:秋天的蟋蟀在残破的墙壁上跳动,象征着生命的脆弱。
- “空阶滴夜雨”:夜雨滴落,增添了环境的凄凉。
- “愁心似茧丝”:愁苦的心情如同缠绕的茧丝。
- “短发变玄素”:短发已然灰白,暗示年老与沧桑。
-
修辞手法:
- 比喻:“愁心似茧丝”将愁苦比作茧丝,形象生动。
- 对仗:“角散城云暮”与“鸦归野树昏”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 诗歌的核心思想是对人生短暂和孤独的深刻反思,同时通过意象传达出一种对过往的追忆与对未来的迷茫。
意象分析:
- 浮名:象征虚无的名声,反映人生的短暂。
- 野树、鸦:自然意象,代表归属与孤独。
- 残壁、秋蛩:生命的脆弱与孤独。
- 夜雨:象征思念与凄凉的情感。
- 茧丝:愁苦的纠缠与生命的无奈。
- 短发:象征年老与时间的流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百岁为浮名”中的“浮名”是什么意思?
- A. 永恒的名声
- B. 虚无的名声
- C. 真实的名声
-
诗中提到的“鸦归野树昏”描绘了什么样的情境?
- A. 清晨的宁静
- B. 黄昏的孤独
- C. 夜深的寂静
-
“愁心似茧丝”中“茧丝”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 A. 希望
- B. 自由
- C. 愁苦的纠缠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登高》 杜甫
诗词对比:
- 王维的《鹿柴》与王讴的《汶上公署》都描绘了自然环境与人内心的关系,王维的诗更侧重于自然美的渲染,而王讴则通过自然景象反映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参考资料:
- 《明代诗歌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古代诗词的意象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