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东去》
时间: 2025-01-04 07:37:3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大江东去
天元教显,正金莲朵朵,开遍时节。
士庶官僚咸仰奉,缘觉声闻心说。
悟者清凉,背之热恼,多口明真诀。
诸人着眼,照开千古心月。
了知诸相皆空,不生妄想,当体能消灭。
境界真实无染著,种种抑绝分别。
万境一心,现前孤觉,寂寂圆明彻。
净无可触,太虚一体无别。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天元教的教义正如金莲绽放,遍布四季,士人和平民都对其敬仰,因而感受到心灵的觉醒。真正的领悟者体会到了清凉,而背离真理的人则感到热恼,口口相传的是明了的真理。众人若能明白,就能照亮千古的心灵之月。明白万物皆为空,不再生出妄想,才能真正地消除内心的烦恼。境界真实而无染,种种分别心也会被抑制。万物归于一心,孤独的觉悟显现出来,寂静而圆满,明亮透彻。没有任何可触摸的东西,太虚本质上是一个整体,毫无区别。
注释:
- 天元教:一种道教思想流派,强调内心的觉悟。
- 金莲:象征清净和觉悟的花朵。
- 觉声闻:指那些听闻真理而有所觉悟的人。
- 诸相皆空:指万物的本质是空无,是佛教的核心思想之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志渊,元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以其佛教思想和道教文化相结合的作品而著称。其诗作多探讨内心的觉悟与宇宙的关系,风格独特。
创作背景:
在元代,社会动荡不安,士人渴望精神寄托,刘志渊的诗正好反映了这一时期人们对内心宁静和觉悟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天元教的教义为背景,展现了对心灵觉悟的深刻思考。诗中通过“金莲”象征着觉悟的美好,表达了心灵的清凉与宁静。诗人提到的“诸相皆空”与佛教思想相呼应,强调了对世俗纷扰的超脱。通过“万境一心”,诗人传达了人类内心深处的孤独与觉醒,反映了对自我与宇宙关系的深刻理解。这种超越世俗的境界,既是对个人修行的期许,也是对社会安定的渴望。整首诗气韵悠长,意境深远,是对心灵与宇宙关系的哲学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天元教显,正金莲朵朵,开遍时节:天元教的教义如金莲绽放,象征觉悟的美好,遍及四季,寓意其教义的普遍性。
- 士庶官僚咸仰奉,缘觉声闻心说:无论是士人还是平民,都对其教义表示敬仰,因为他们从中获得了心灵的启示。
- 悟者清凉,背之热恼,多口明真诀:真正明白道理的人感到内心清凉,而那些背离真理的人则感到烦恼,流传的是真正的智慧。
- 诸人着眼,照开千古心月:人们若能明白这一点,就能够领悟千古的真理。
- 了知诸相皆空,不生妄想,当体能消灭:明白万物的本质是空无,才能消除内心的妄想与烦恼。
- 境界真实无染著,种种抑绝分别:真实的境界不受任何污染,能够抑制内心的分别心。
- 万境一心,现前孤觉,寂寂圆明彻:万物归于一心,孤独的觉悟显现出寂静而明亮的状态。
- 净无可触,太虚一体无别:没有任何可触及的东西,太虚的本质是整体,没有区别。
修辞手法:
- 比喻:金莲比喻觉悟的美好。
- 对仗:如“士庶官僚咸仰奉,缘觉声闻心说”,形成音韵的和谐。
- 排比:如“净无可触,太虚一体无别”,增强表达的力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内心的觉悟与宇宙的关系,强调了对世俗烦恼的超脱,以及追求真实境界的必要性。
意象分析:
- 金莲:象征觉醒与纯净,寓意内心的美好。
- 清凉:象征内心的安宁与智慧。
- 空:代表万物的本质,反映佛教思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金莲”在诗中象征什么? A. 仇恨
B. 觉悟与美好
C. 财富
D. 权力 -
“诸相皆空”这一句反映了哪种思想? A. 道教思想
B. 佛教思想
C. 儒教思想
D. 兵法思想 -
整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爱情的思考
B. 对内心觉悟与宇宙关系的探讨
C. 对战争的反思
D. 对自然的赞美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的作品,也探讨了内心的思考与情感。
- 《月夜忆舍弟》:杜甫的作品,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体现了人类情感的共通。
诗词对比:
- 《大江东去》(刘志渊)与《将进酒》(李白):
- 主题:都涉及人生哲理,但刘志渊更强调内心的觉悟,而李白则重视享受人生的当下。
- 风格:刘志渊的诗更为内敛,李白则豪放洒脱。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佛教与道教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