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雅·常武》
时间: 2025-01-17 10:27:5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赫赫明明。王命卿士,南仲大祖,大师皇父。整我六师,以脩我戎。既敬既戒,惠此南国。王谓尹氏,命程伯休父,左右陈行。戒我师旅,率彼淮浦,省此徐土。不留不处,三事就绪。赫赫业业,有严天子。王舒保作,匪绍匪游。徐方绎骚,震惊徐方。如雷如霆,徐方震惊。王奋厥武,如震如怒。进厥虎臣,阚如虓虎。铺敦淮濆,仍执丑虏。截彼淮浦,王师之所。王旅啴啴,如飞如翰。如江如汉,如山之苞。如川之流,绵绵翼翼。不测不克,濯征徐国。王犹允塞,徐方既来。徐方既同,天子之功。四方既平,徐方来庭。徐方不回,王曰还归。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开头描绘了王的威严和命令,命令大臣们整顿军队,准备出征南方,尊重和警戒并重,惠及南国。王对尹氏下令,命令程伯休父负责左右的陈设,警戒我的军队,率领他们前往淮水的岸边,巡视徐国的土地。没有留驻,没有停留,三件大事已经准备就绪。王的事业赫赫有声,受到天子的严密监视。王舒保在此作事,不是为了享乐而是为了治理。徐方骚动,震惊整个徐国。就像雷霆一样,徐国为之震动。王奋发武力,如雷霆之怒,进攻他的虎臣,宛如凶猛的老虎。铺展在淮水的岸边,仍然抓住那些丑陋的敌人。截断淮水的流域,是我军的驻地。王的军队浩浩荡荡,如同飞翔的鸟儿,像江河一样,如大山的包围,如川流不息,绵延不绝。没有测量,没有克制,洗净征伐徐国的污垢。王仍然允诺封锁,徐国已经来临。徐国与我们同心,天子的功劳。四方已经平定,徐国来到王庭。徐国不再反抗,王说要他们归去。
注释:
字词注释:
- 赫赫:形容声势浩大。
- 明明:形容光明正大,显赫。
- 王命卿士:指王对大臣的命令。
- 整我六师:整顿我的六支军队。
- 惠:恩惠。
- 徐方:指徐国的方向。
- 凶猛:形容虎的威猛。
- 君子:在这里指正直的人,通常是士人。
典故解析:
- “南仲大祖”:南仲是历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代表南方的权力和影响。
- “天子之功”:指天子在战争和治理中所取得的成就,强调国家的强盛和统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大雅·常武》的作者是佚名,属于先秦时期,具体生平不详。这一时期的诗歌多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军事和社会生活,风格上重视气势和庄重。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周朝时期,正值王室对外征伐与内政整治的关键时期,反映了王权的威严和对军队的重视,旨在激励士气,增强国家的凝聚力。
诗歌鉴赏:
《大雅·常武》通过庄重的语言和雄浑的气势展现了周王朝的军事威严和对南方的征伐决心。开篇的“赫赫明明”便传达出一种强烈的王权威严,紧接着描述王命大臣整顿军队,准备出征的场景,展现出一种紧迫感和严肃性。诗中对军队的描写,如“王旅啴啴,如飞如翰”,生动地表现了军队的气势与士气,增强了诗的动感。
整首诗不仅描绘了战争的景象,更体现了统治者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在“徐方震惊”一句中,诗人用雷霆的比喻传达出征伐的力量与速度,令人印象深刻。结尾部分则强调了国家的统一与稳定,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给人以希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赫赫明明” - 声势浩大,光明正大。
- “王命卿士” - 王对大臣的命令,强调权威。
- “整我六师” - 整顿军队,为出征做准备。
- “惠此南国” - 对南方施以恩惠,显示出王的仁政。
- “省此徐土” - 巡视徐国的土地,展示出对敌国的关注。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如雷如霆”,形象地表达了军队的迅猛。
- 对仗:如“进厥虎臣,阚如虓虎”,增强了诗句的节奏感。
- 排比:多次使用“如”的句式,增强了诗的气势。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统治者对国家的责任感与对敌国的压制意愿,体现了王权的威严和对军队的重视,传达出一种统一和稳定的国家意愿。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王:象征着国家的权力与责任。
- 军队:代表着国家的力量与士气。
- 雷霆:象征着迅猛的攻击与不可阻挡的力量。
- 南国与徐方:象征着外敌与征伐的目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大雅·常武》的主题集中在什么方面?
- A. 战争的悲惨
- B. 国家统一与王权威严
- C. 个人情感的抒发
-
“赫赫明明”中的“赫赫”有什么含义?
- A. 暗淡无光
- B. 声势浩大
- C. 隐秘
-
诗中“如雷如霆”是用来形容什么的?
- A. 军队的速度
- B. 战争的残酷
- C. 王的决心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国风·周南》
- 《离骚》屈原
诗词对比:
- 比较《大雅·常武》和《国风·周南》,前者侧重于王权与军事的描绘,后者则更关注个人情感与自然意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诗经》注释与解读
- 《先秦文学史》
- 《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