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丰宅之二首》
时间: 2025-01-17 09:36:0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梦丰宅之二首
——刘克庄
一别茫茫隔九京,梦中慷慨语如生。
老犹奋笔排和议,病尚登陴募捄兵。
天夺伟人关气数,时无好汉共功名。
残胡仍在王师老,宝剑虽埋愤未平。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在茫茫的距离中与友人一别已久,隔着九个京城,梦中仿佛听见他慷慨激昂的言辞,犹如他仍在我身边。虽已年老,我仍奋笔疾书,参与讨论国家大事;即使身体抱恙,仍然想要登上城墙招募士兵。命运似乎剥夺了伟人的运气,时代也不再有英雄豪杰共图功名。残余的敌人依然在王师面前肆虐,我的宝剑虽然埋藏,心中的愤懑却未曾平息。
注释:
- 茫茫:形容距离远,无法相见。
- 九京:指九个重要的城市,象征距离的遥远。
- 慷慨语:激昂慷慨的言辞,表达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
- 奋笔:形容写作的热情与努力。
- 登陴:指登上城墙,古时多指征召士兵或防守。
- 募捄兵:招募士兵,捄是指用兵。
- 天夺:命运或天意的剥夺。
- 功名:功绩与名声,古时士人追求的目标。
- 残胡:指残余的敌人。
- 王师:指王朝的军队。
- 宝剑:象征武力、志向,虽埋却象征着未平的愤懑。
典故解析:
此诗中提到的“王师”是古代对国家军队的称呼,表明诗人对国家现状的关心和对敌人的愤怒。“宝剑虽埋愤未平”则暗示诗人心中仍然存有未解的怒火与责任感,反映了士人的忠诚与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子美,号静庵,宋代著名诗人。刘克庄一生经历了南宋与元朝的更替,作品多反映国家危难时的忠诚与忧虑,风格雄浑激昂。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外敌侵扰,诗人以个人的身世感受表达对国家的忧虑与对理想的追求,具有强烈的时代感。
诗歌鉴赏:
《梦丰宅之二首》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情感深度的作品。刘克庄在诗中通过“梦”字,展现了自己对故友的怀念和对国家时局的关切。梦中的“慷慨语如生”,不仅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也反映出对理想与价值观的坚守。在老年和病痛的双重压迫下,诗人仍未放弃对国家事务的关注与参与,展现了其不屈不挠的精神。
诗中“天夺伟人关气数”,表达了对时代英才稀缺的感慨,令人感受到历史的无情与个人命运的无奈。最后“宝剑虽埋愤未平”一语,深刻揭示了诗人心中未平的愤懑与对国家未来的希望与忧虑。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对历史与社会的深刻反思,令人动容。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别茫茫隔九京:表达了与友人相别的时间与空间的遥远。
- 梦中慷慨语如生:在梦中听到友人的慷慨言辞,仿佛他仍在身边。
- 老犹奋笔排和议:尽管年老,仍然努力参与国家事务的讨论。
- 病尚登陴募捄兵:即使生病,仍然希望能招募士兵。
- 天夺伟人关气数:命运似乎剥夺了伟人的运气与机会。
- 时无好汉共功名:时代缺少英雄豪杰,共同追求功名的机会。
- 残胡仍在王师老:敌人仍在,国家的军队却显得老弱无力。
- 宝剑虽埋愤未平:虽然宝剑埋藏了,心中的愤懑却依然存在。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宝剑”比作志向与愤懑,象征着未解的心结。
- 对仗:整首诗中多个句子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和气势。
主题思想:
整首诗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和对历史的反思,表达了士人对理想与忠诚的追求,表现出一种强烈的家国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梦:象征对过去的怀念与对友人的思念。
- 宝剑:象征着力量、志向与未解的愤懑。
- 王师:象征国家与历史的沉重感,反映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九京”指的是: A. 九个城市
B. 九个国家
C. 九个朝代
D. 九个乡村 -
“宝剑虽埋愤未平”中的“宝剑”象征着: A. 武器
B. 志向与愤懑
C. 财富
D. 友情 -
诗人刘克庄生活在什么朝代? A. 唐代
B. 宋代
C. 元代
D. 明代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同样反映了士人的忠诚与忧国忧民的情怀。
- 杜甫的《春望》也表达出对国家动荡的深切感受,两者都展现了强烈的家国情怀与历史责任感。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
- 《刘克庄评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