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海滨朝夕易炎凉,湿气蒸人沁薄裳。昨日崖州有船到,满城争买白槟榔。
白话文翻译:
在海边,早晚的温度变化很大,湿气蒸腾让人感觉不适,衣服湿透了。昨天崖州有船到达,整个城市都在争相购买白槟榔。
注释:
- 海滨:海边。
- 朝夕:早晨和晚上,指时间的变化。
- 炎凉:炎热和凉爽,这里指温度的变化。
- 湿气:空气中的水分,指潮湿的感觉。
- 蒸人:使人感觉闷热。
- 沁:渗透、浸透。
- 薄裳:薄的衣服。
- 崖州:指崖州,是中国海南省的一个地方。
- 白槟榔:槟榔的一个品种,白槟榔通常指的是新鲜的槟榔,受到当地人喜爱。
典故解析:
本诗未涉及特别明显的典故,但提及的“崖州”在历史上是一个重要的海港,交易繁盛,诗人通过描绘当地的风俗,反映了海滨生活的情形。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汪广洋,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以描绘南方风土人情为主,语言清新,风格自然。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明代,反映了海滨的气候特点及当地的民俗生活,特别是槟榔作为一种地方特产,受到人们的喜爱和追捧,展现了当时商业繁荣的景象。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单的语言描绘了岭南地区的海滨气候和人们的生活状态。开篇以“海滨朝夕易炎凉”揭示了海边气候的多变,紧接着“湿气蒸人沁薄裳”则具体描绘了这种气候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让人感受到一种身处海滨的真实体验。接着,诗人提到“昨日崖州有船到”,这不仅指明了时间和地点,还暗示了海上交通的便利,反映出崖州作为贸易中心的活跃。最后一句“满城争买白槟榔”则将焦点转向了槟榔这一地方特产,表现出人们对这种食物的热爱,营造了热闹的市景,展现了岭南地区浓厚的地方文化与生活气息。
整首诗言简意赅,情景交融,既有对自然气候的细腻观察,也有对人们生活状态的生动描绘,展现了汪广洋对家乡的热爱和对民俗生活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海滨朝夕易炎凉:海边的早晚温差变化大,暗示环境的不稳定性。
- 湿气蒸人沁薄裳:潮湿的空气让人感到不适,衣服被湿气浸透,描绘出夏季的闷热。
- 昨日崖州有船到:时间设定在昨日,地点具体为崖州,强调贸易活动的频繁。
- 满城争买白槟榔:市民对槟榔的热情反映出地方特产的受欢迎程度,展现了热闹的市场景象。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炎凉”与“湿气”形成对照,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拟人:将湿气“蒸人”,使气候更加生动。
- 意象:海滨、湿气、槟榔等意象交织,形成丰富的地方文化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气候和民俗的描绘,展现了岭南地区的生活风貌,传达了诗人对家乡的热爱与对人们生活的关注,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
意象分析:
- 海滨:象征着生活的变迁与自然的力量。
- 湿气:代表气候的湿热,影响人们的生活。
- 白槟榔:作为地方特产,象征着地方文化和人们的生活习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白槟榔”主要指什么?
- A. 一种水果
- B. 一种饮料
- C. 一种特产
- D. 一种药材
-
“湿气蒸人沁薄裳”中的“沁”字意思是什么?
- A. 浸透
- B. 干燥
- C. 除去
- D. 施加
-
诗人描写的气候特点是?
- A. 一直炎热
- B. 早晚温差大
- C. 总是寒冷
- D. 湿润
答案:
- C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
- 王维《鹿柴》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鹿柴》相比,汪广洋的诗更侧重于描绘生活的细节与人们的活动,而王维则更注重自然景观的静谧与深远,前者生动活泼,后者则恬淡悠远。
参考资料:
- 《明代诗歌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岭南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