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人许风流自负才,
偷桃三度到瑶台。
至今衣领胭脂在,
曾被谪仙痛咬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有人自以为才华出众,曾三次私自偷摘桃花,来到了瑶台。直到今天,衣领上还留有胭脂的痕迹,原来曾经被谪仙狠狠地咬过。
注释:
- 风流:这里指的是风雅、风采,常用于形容才子佳人的风度。
- 自负才:自以为有才华。
- 偷桃:指私自采摘桃花,这里象征着追求爱情或美好事物的行为。
- 瑶台:传说中的仙境,象征着美好和梦幻。
- 衣领胭脂:衣领上沾染的胭脂,暗示与女子交往的痕迹。
- 谪仙:指被贬的神仙,暗示了某种惩罚或痛苦。
典故解析:
“瑶台”常指代仙境或极乐世界,在古代文学中常被用来描绘美好的环境或理想的生活。这个典故源于《山海经》等古籍,反映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韩偓,字良弼,号白云,唐代诗人,擅长五言绝句和律诗。他的作品多描绘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风格清新流畅。
创作背景: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风气的看法,可能是在描写一些自负才华但实际行为却不堪的人物,带有讽刺意味。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形式上简洁明了,四句之中蕴含了丰富的情感与深刻的思考。首句“人许风流自负才”以直接的口吻揭示了诗人对那些自负才华之人的批评,表达了他对浮夸现象的不满。随后的“偷桃三度到瑶台”则揭示了这种自负所引发的行为,偷桃象征着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追求,但同时也暗示了这种行为的不当与非法。最后两句则以“衣领胭脂”和“谪仙痛咬”作为隐喻,展示了由于自负而遭受的后果与惩罚,表现出一种讽刺的幽默感。
整首诗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自负与真实才华之间的差距,警示读者在追求风流才子形象时,不应忽视自身的真实价值与内在修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人许风流自负才:人们都认为他风流才子,其实是自以为是。
- 偷桃三度到瑶台:他多次私自去偷桃花,意图追求美丽的事物。
- 至今衣领胭脂在:至今他的衣领上还沾有胭脂,留下了过去的痕迹。
- 曾被谪仙痛咬来:他曾因这些行为被神仙惩罚,暗示自负的代价。
修辞手法:
- 对仗:诗句之间形成对称,增强了节奏感。
- 象征:桃花象征浪漫和追求,谪仙则象征惩罚与代价。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对自负人才的批评,展示了自以为是的后果,以及追求美好事物的同时可能带来的痛苦与代价。通过幽默的讽刺,诗人提醒人们应当保持谦逊,真实面对自己的才华与欲望。
意象分析:
- 桃:象征着美好与爱情,但同时也暗示了不正当的追求。
- 瑶台:象征着理想和梦幻的境地,反映出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胭脂:象征着爱情的痕迹,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人许风流自负才”是什么意思? A. 人们都认为他有才华
B. 他认为自己有才
C. 以上皆是
答案:C -
“偷桃”在这里象征什么? A. 追求爱情
B. 不当行为
C. 以上皆是
答案:C -
诗中的“谪仙”指的是什么? A. 被贬的神仙
B. 高人
C. 普通人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 韩偓的《自负》与李白的《将进酒》均反映了个体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但李白的作品更为豪放,而韩偓则以讽刺的态度表达对自负的批评。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鉴赏辞典》
- 《唐代诗人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