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碧玉眼睛云母翅,
轻于粉蝶瘦于蜂。
坐来迎拂波光久,
岂是殷勤为蓼丛。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只蜻蜓的形象:它的眼睛如同碧玉般明亮,翅膀如同云母般轻薄,身形比粉蝶还要轻盈,比蜜蜂还要瘦弱。蜻蜓静坐在水边,迎接着波光的轻拂,难道它的热情只是为了那蓼草丛吗?
注释
- 碧玉:一种绿色的玉石,象征美丽和清澈。
- 云母:一种轻薄透明的矿物,常用于装饰。
- 粉蝶:指的是粉色的蝴蝶,轻盈而美丽。
- 蓼丛:指生长在水边的蓼草,常见于湿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韩偓(约768年-约824年),字彦古,号山农,唐代诗人,曾任职于朝廷。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绘自然景物及细腻的情感,作品多表现对生活的细致观察与独特感受。
创作背景
《蜻蜓》创作于唐代,正值诗歌发展的高峰期,社会文化繁荣,诗人们常以自然为题材,表现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细腻观察。
诗歌鉴赏
韩偓的《蜻蜓》以细腻入微的笔触描绘了蜻蜓的形象,展现了自然界的生动与美丽。诗中用“碧玉眼睛”和“云母翅”来形容蜻蜓的眼睛与翅膀,既突出了它的光彩照人,又体现了其轻盈的特性。这种形象的描绘让读者仿佛能够看到那只蜻蜓轻巧的飞舞,感受到它在阳光下闪耀的光辉。
在第二句中,诗人通过比较,将蜻蜓与粉蝶和蜂进行对比,强调了蜻蜓的独特之处,渲染了它的纤细与敏捷。接下来的两句则转向蜻蜓的生活状态,它在水边静静地坐着,迎接着波光的轻拂,这种宁静的画面让人感受到自然的和谐美好。
最后一句“岂是殷勤为蓼丛”则引发了对蜻蜓行为的思考,似乎在质疑蜻蜓的热情是否真正出于对蓼草的喜爱,暗含了对自然生存状态的哲理性思考。整首诗通过蜻蜓的形象,展现了自然界的生动与诗意,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细致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碧玉眼睛云母翅:蜻蜓的眼睛如碧玉般晶莹,翅膀如云母般轻薄,强调了蜻蜓的美丽与轻巧。
- 轻于粉蝶瘦于蜂:蜻蜓的轻盈程度超过了粉蝶,身形也比蜜蜂要瘦,进一步凸显了其娇小的特征。
- 坐来迎拂波光久:蜻蜓静坐在水边,面对波光的轻拂,表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方式。
- 岂是殷勤为蓼丛:反问蜻蜓的热情是否真的是为了蓼草,暗示了对蜻蜓生存动机的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碧玉眼睛”和“云母翅”比喻蜻蜓的美丽,增强了形象的生动性。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前后句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蜻蜓被赋予人性化的情感,使其形象更加立体。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蜻蜓的美丽与生活状态,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细腻观察,同时引发了对生命意义的思考,表达了自然界与人类情感的深刻联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蜻蜓:象征轻盈与灵动,代表生命的美好与自由。
- 波光:象征自然的变化与动感,体现生命的流动。
- 蓼丛:作为生存环境,代表自然界的生机与繁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碧玉眼睛”是用来形容什么?
- A. 蜻蜓的翅膀
- B. 蜻蜓的眼睛
- C. 蓼丛
-
蜻蜓在水边的状态是:
- A. 飞舞
- B. 静坐
- C. 游泳
-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
- A. 对蜻蜓生存动机的思考
- B. 对蓼草的赞美
- C. 对水边风景的描写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小池》——杨万里
- 《蝶恋花》——李清照
诗词对比
- 《小池》与《蜻蜓》同样描绘自然景色,前者强调水的宁静与悠然,后者则通过蜻蜓展现生命的轻盈与美丽。两者都以自然为题材,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了对生命的热爱。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韩偓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