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二十七梦起作》

时间: 2025-01-14 15:22:52

大抵浮生如梦里,夜来梦更到前生。

旧敷眉黛争春翠,重对眸光共水匀。

三载未堪通肺腑,一宵那得尽心情。

君看水落江空后,淡淡秋寒入藓痕。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大抵浮生如梦里,夜来梦更到前生。
旧敷眉黛争春翠,重对眸光共水匀。
三载未堪通肺腑,一宵那得尽心情。
君看水落江空后,淡淡秋寒入藓痕。

白话文翻译

大概人生就像梦一样,昨夜的梦又让我回到了前生。
妆扮的眉黛争春天的翠绿,再次凝视你的眼光和水面交相辉映。
三年间的心声难以诉说,今宵又如何能倾尽心情?
你看水退去后江面空寂,淡淡的秋寒渗透了苔藓的痕迹。

注释

  1. 浮生:指人生,形容人生短暂如梦。
  2. 前生:指前世,常用于形容宿命和轮回。
  3. 眉黛:古代女子的眉毛,常用“黛”字形容其色。
  4. 眸光:眼睛的光彩,指目光。
  5. 肺腑:指内心,心里真实的情感。
  6. 江空后:江水退去后,形容寂静空旷的景象。
  7. 藓痕:苔藓留下的痕迹,象征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的变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卢青山,现代诗人,注重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的融合,具有浓厚的抒情色彩。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春末夏初之际,作者在思索人生与自然的关系时,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和内心的孤独。诗中融入了对往昔的追思与对情感的渴望,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思考。

诗歌鉴赏

《四月二十七梦起作》是一首充满哲理与情感的古诗,诗人在梦境与现实中徘徊,表达了对人生、爱恋与自然的深刻思考。首句“大抵浮生如梦里”,便引入了整首诗的主题,人生的虚幻与短暂如同一场梦,让人感到无奈与感伤。接下来的“夜来梦更到前生”,则将梦境与前生的概念结合,暗示了一种宿命感,使得情感的表达更加深邃。

诗中通过“旧敷眉黛争春翠”,描绘了美人妆扮的景象,既有春天的生机,又隐含着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反复提到的“眸光”和“水匀”,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心灵的共鸣,仿佛在诉说着恋人之间的情感默契。

“君看水落江空后”,展现了一幅宁静的画面,水退去之后的江面空旷,似乎在暗示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孤寂。最后一句“淡淡秋寒入藓痕”,则用秋寒的意象,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象征着人生的无常与岁月的痕迹。

整首诗在意境的构建上,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意象,情感细腻而深沉,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悟和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大抵浮生如梦里:人生就像梦一样虚幻。
  2. 夜来梦更到前生:昨夜的梦让我回到了前生,暗示对过往的追忆。
  3. 旧敷眉黛争春翠:妆扮的眉毛与春天的翠绿争辉,表现了美的永恒。
  4. 重对眸光共水匀:再次凝视彼此的眼光与水面交融,象征着心灵的碰撞。
  5. 三载未堪通肺腑:三年间心中所思难以倾诉。
  6. 一宵那得尽心情:一夜之间如何能倾尽所有情感。
  7. 君看水落江空后:你看水退去后江面空旷,象征时间的流逝。
  8. 淡淡秋寒入藓痕:秋日的寒意渗透了苔藓的痕迹,传达出一种孤寂的感受。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人生比作梦,深刻揭示人生的无常。
  • 对仗:如“眉黛”“眸光”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水、秋寒、苔藓等意象交织,构成丰富的情感层次。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梦境与现实的交融,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短暂的感悟、对往昔的怀念以及对情感的渴望,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象征虚幻与追寻。
  2. :流动与变化,象征时间的流逝。
  3. 秋寒:象征生命的衰退与孤寂。
  4. 苔藓:时间的痕迹,代表自然的变迁与内心的沉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浮生”指的是什么?

    • A. 生命的意义
    • B. 人生的虚幻
    • C. 自然的变化
  2. “旧敷眉黛争春翠”中的“春翠”象征什么?

    • A. 美丽
    • B. 时间
    • C. 情感
  3. 诗人在诗中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快乐
    • B. 孤独与思索
    • C. 愤怒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静夜思》- 李白
  2. 《长恨歌》- 白居易
  3.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四月二十七梦起作》
    • 两者都反映了对过往的追忆与对人生的思考,但《静夜思》更为直接、简洁,而《四月二十七梦起作》的意象更为丰富,情感更加细腻。

参考资料

  1. 《古诗词鉴赏》- 现代诗词研究
  2. 《中国古典诗词史》- 经典文献
  3. 《诗词的意象分析》- 文化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