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庵遇仙记》
时间: 2025-01-04 08:06:5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桃花庵遇仙记
作者: 唐寅 〔明代〕
那时那日此门中,桃花树下初相逢。
只见仙人种桃树,未闻仙人看花红。
朝朝期待仙人顾,日日桃花笑春风。
忽闻仙踪一朝至,桃花人面分外红。
桃花谷里桃花仙,桃花美人树下眠。
花魂酿就桃花酒,君识花香皆有缘。
美酒消愁愁不见,醉卧花下枕安然。
花中不知日月短,岂料世上已千年。
不入浊世凡尘染,情愿枝头做花仙。
春来三月香风送,便是花奴问君安。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桃花庵中与仙人初次相遇的场景。诗人回忆那一天,桃花树下的相逢,看到仙人种桃树,未曾听闻他观赏桃花。日复一日,诗人期待仙人的目光,桃花在春风中欢笑。忽然间,仙人的踪迹出现,桃花与人的面貌更加鲜红。桃花谷中,有桃花仙子,桃花美人在树下安睡。花的灵魂酿成了桃花酒,君子闻到花香,便知这都是缘分。美酒虽能消愁,但愁苦却难以见到,醉卧花下,安然入睡。花中不知时间流逝,世间不觉已有千年。宁愿不入世俗的纷扰,愿在枝头做花仙。春天来临,三月的香风送来,便是花奴在问候君子安好。
注释
字词注释
- 此门中:指诗人所处的地方。
- 桃花树下:象征美丽与爱情的场景。
- 仙人:指神仙,寓意高洁的存在。
- 花魂:花的灵魂,象征着美好的情感和生命。
- 花奴:指对花的依恋与崇拜。
典故解析
- 桃花源:源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象征着桃花的美好与世外桃源的理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唐寅(1470-1524),字伯虎,号六如居士,明代著名的画家、诗人。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情感丰富著称,尤其擅长描绘风花雪月和人生哲理。
创作背景 《桃花庵遇仙记》创作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之际,诗人追求一种超脱现实的生活方式,诗中通过桃花与仙人的意象,表达了对自由与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整首诗透过桃花这一意象,传达出一种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世俗纷扰的逃避。桃花在诗中不仅是自然的象征,更是爱情与美好情感的寄托。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桃花盛开的美丽场景和与仙人相遇的梦幻感,表达了对神秘与自由的向往。诗中充满了清新的气息,仿佛让人置身于那片桃花源中,忘却世俗的烦恼与忧愁。通过“花魂酿就桃花酒”的表达,诗人既表现了对美好的珍视,也隐含了对人生短暂、时光流逝的感慨。最终,诗人选择不入浊世,愿化作花仙,体现了一种超脱与自由的思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那时那日此门中:回忆初遇的时刻,设定场景。
- 桃花树下初相逢:桃花象征着美好,初遇的美好印象。
- 只见仙人种桃树,未闻仙人看花红:仙人专注于种植桃树,反映出对自然的热爱。
- 朝朝期待仙人顾,日日桃花笑春风:日复一日的期待与桃花在春风中的欢快形成对比。
- 忽闻仙踪一朝至,桃花人面分外红:仙人的到来与桃花的美丽相呼应,增添了神秘感。
- 桃花谷里桃花仙,桃花美人树下眠:描绘桃花谷的美丽景象,桃花仙子与美人的形象。
- 花魂酿就桃花酒,君识花香皆有缘:花的灵魂化为酒,象征人与自然的缘分。
- 美酒消愁愁不见,醉卧花下枕安然:酒能够消愁,但愁苦依然存在,醉卧桃花下安然入睡。
- 花中不知日月短,岂料世上已千年:花中不知时间流逝,寓意对时间的无知与无奈。
- 不入浊世凡尘染,情愿枝头做花仙:选择超脱世俗,愿做桃花仙,表现了对自由的向往。
- 春来三月香风送,便是花奴问君安:春风送来问候,象征着美好的祝愿。
修辞手法
- 比喻:桃花被比作美好情感的象征。
- 拟人:桃花被描绘成有情感的存在,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 对仗:诗中多处运用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桃花与仙人的相遇,表现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表达了对世俗的逃避和对自然美的追求,体现了诗人对自由与无拘无束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桃花:象征爱情、美好与生命。
- 仙人:代表理想与超脱的存在。
- 花酒:象征美好情感的寄托。
- 春风:传达生机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桃花仙”象征什么? A. 现实生活
B. 理想与超脱
C. 凡尘琐事
答案:B -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花魂”是指____。
-
判断题:诗人希望在世俗中生活。
(对/错)
答案: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 《桃花源记》与《桃花庵遇仙记》均以桃花为主题,但前者更注重描绘理想世界的宁静与美好,后者则表现了个体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逃避世俗的愿望。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代诗词选》
- 《陶渊明全集》
- 《唐寅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