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夜雨寄寇校书
作者:钱起 〔唐代〕
秋馆烟雨合,重城钟漏深。
佳期阻清夜,孤兴发离心。
烛影出绡幕,虫声连素琴。
此时蓬阁友,应念昔同衾。
白话文翻译:
在秋天的馆舍里,烟雨交融,城市的钟声深入夜幕。美好的时光在这个清冷的夜晚被阻隔,孤独的情趣油然而生,令人心生离愁。烛光透过轻纱帷幕,虫鸣声伴随着素琴的音律。在这个时刻,远在蓬阁的朋友,应该会想起我们曾经共度的夜晚。
注释:
- 秋馆:指秋天的馆舍,形容环境的萧瑟。
- 烟雨合:烟雾与细雨交融在一起,描绘出朦胧的景象。
- 重城:指城墙高深,可能指长安等大城市。
- 钟漏深:钟声和漏水声在夜深时显得格外清晰,营造出幽静的氛围。
- 佳期:美好的时光,指与友人相聚的时刻。
- 孤兴:孤独的兴致,指在孤独中产生的情绪。
- 蓬阁:指简陋的阁楼,常用来形容隐居的地方。
- 昔同衾:曾经一起共眠,指曾经的亲密关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钱起(约810年-约870年),字仲明,唐代诗人,广陵人。其诗风清新俊逸,多写山水田园之景,尤其擅长表现离愁别绪。他的诗歌透着淡淡的忧伤,情感细腻,常以自然景物为背景,抒发内心的情感。
创作背景:
《夜雨寄寇校书》写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士人离散的时期。诗人因友人寇校书的缺席,感受到孤独与思念之情,借助夜雨与烛光的意象,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与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
诗歌鉴赏:
《夜雨寄寇校书》是一首充满思念与孤独感的作品,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的情感。开头两句“秋馆烟雨合,重城钟漏深”,描绘了一个雨夜的场景,营造出一种幽静而略显凄凉的氛围。随着“佳期阻清夜,孤兴发离心”的出现,诗人将自己的孤独感与思念之情进一步深化。这里的“佳期”不仅指与朋友相聚的美好时光,也暗示着对过去欢乐的追忆。
“烛影出绡幕,虫声连素琴”两句,烛光摇曳,虫鸣相伴,诗人通过这些细节,让读者感受到夜深人静时的孤独与惆怅。最后一句“此时蓬阁友,应念昔同衾”则将情感推向高潮,诗人寄希望于友人能够感受到自己的思念,表达了对友人深切的怀念之情。
总体来看,诗歌通过细腻的意象与深刻的情感,展现了友谊的珍贵与人生的无常。诗人以自然为背景,将个人情感融入其中,使得整首诗具有了更为广泛的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秋馆烟雨合:在秋天的馆舍里,烟雨弥漫,描绘出一种朦胧的景象。
- 重城钟漏深:城市的钟声回响,漏水的声音在夜深时显得格外清晰,营造出静谧的氛围。
- 佳期阻清夜:本应是美好的时光,却因孤独而被阻隔,产生了离愁。
- 孤兴发离心:孤独的兴致在此时涌现,心中充满离愁别绪。
- 烛影出绡幕:烛光透过轻纱帷幕,展现出微弱的光亮。
- 虫声连素琴:虫鸣声与琴声相伴,增添了孤独感。
- 此时蓬阁友:此时在偏僻的小阁楼中的朋友。
- 应念昔同衾:想必也会怀念曾经一起共度的美好时光。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孤兴”,将孤独的情感形象化,生动形象。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手法,如“烛影出绡幕,虫声连素琴”。
- 意象:雨、钟、烛光等意象交织,传达出诗人的情感层次。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与孤独感,借助秋雨和夜深的意象,展现了人际关系中的温暖与人心的脆弱。诗人通过对曾经美好时光的回忆,传达出对友情的珍视与怀念。
意象分析:
- 秋:象征着萧瑟与人生的无常。
- 烟雨:渲染出一种朦胧与孤独的氛围。
- 钟声:代表时间的流逝,也暗示着内心的寂寞。
- 烛光:象征着希望与温暖,尽管微弱却依然存在。
- 虫鸣:增添了夜晚的静谧感,反衬出诗人的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佳期”指的是什么?
- A. 美好的时光
- B. 不好的时光
- C. 未来的约定
- D. 过去的回忆
-
“烛影出绡幕”中的“绡幕”指的是什么?
- A. 帷幕
- B. 墙壁
- C. 地板
- D. 天花板
-
诗人是对谁表达思念之情?
- A. 朋友
- B. 爱人
- C. 家人
- D. 同事
答案:
- A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夜雨寄寇校书》与《静夜思》都是表达思乡与离愁的诗作,但前者更侧重于对友人的思念,而后者则是对故乡的深切怀念。两者都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孤独与思念的情感。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