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鹭鸶
作者: 张祜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深窥思不穷,揭趾浅沙中。
一点山光净,孤飞潭影空。
暗栖松叶露,双下蓼花风。
好是沧波侣,垂丝趣亦同。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通过描绘鹭鸶的栖息和飞翔,表现了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思考。诗人形容鹭鸶在浅沙中探寻食物,展现了它的灵动;一点山光照耀着水面,鹭鸶孤独地飞翔,影子映在潭水中,显得格外空灵。鹭鸶暗中栖息在松叶上,露水打湿了它的羽毛;两只鹭鸶在蓼花下,感受着微风。诗的最后,作者表达了与鹭鸶结伴在波涛之中,享受悠然自得的生活。
注释:
- 深窥:深入观察,表示对事物的细致关注。
- 揭趾:抬起脚趾,形容鹭鸶在沙中探寻。
- 山光净:山的光影清晰,指自然风景的美丽。
- 潭影空:潭水中的影子显得空灵,传达一种孤独感。
- 暗栖:隐蔽地栖息,形容鹭鸶在松树间静静栖息。
- 双下:指两只鹭鸶在蓼花旁边,形容其伴侣的状态。
- 沧波侣:与海浪为伴,隐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生活。
- 垂丝趣:垂下的丝状植物,形容自然的趣味和优雅。
典故解析:
此诗无明显的典故,但其中所描绘的鹭鸶常作为孤高与清雅的象征,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和谐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祜,唐代诗人,生于晚唐,因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而受到瞩目,常用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感,尤其擅长描写鸟类。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繁荣并存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鹭鸶的生活,反映对自然的珍视与内心的宁静追求。
诗歌鉴赏:
《鹭鸶》是一首充满自然气息的诗作,张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鹭鸶在水边的轻盈姿态,展现了鸟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关系。诗的开头“深窥思不穷”即引出对自然的深刻观察,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接下来的“揭趾浅沙中”则描绘了鹭鸶在沙滩上觅食的生动场景,形象地表现出它的灵动与优雅。
在“孤飞潭影空”中,诗人通过鹭鸶的孤独飞翔与潭水中的影子,传达出一种寂寞而又宁静的心境,令人联想到人在自然中的渺小与孤独。接着“暗栖松叶露”则呈现出鹭鸶在松树间静静栖息的场景,透露出一种隐秘的美感。最后的“好是沧波侣,垂丝趣亦同”则表达了对与鹭鸶同伴、共享自然的向往,诗人借此表达了对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
整首诗意境清新,情感真挚,展现了唐代诗人的艺术风格与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深窥思不穷:诗人对鹭鸶的观察深入且不知疲倦,暗含对自然的无限思考。
- 揭趾浅沙中:鹭鸶在沙滩上探寻,表现出对生命的探索精神。
- 一点山光净:自然的景色清新明亮,给人以宁静之感。
- 孤飞潭影空:鹭鸶的孤独飞翔与潭水的映像,反映一种清冷的美。
- 暗栖松叶露:诗人描绘鹭鸶在松树上栖息,暗喻隐秘的生活与安静的环境。
- 双下蓼花风:两只鹭鸶在蓼花旁,感受微风,展现生活的轻松与愉悦。
- 好是沧波侣:希望与鹭鸶伴侣在波涛中畅游,表现与自然的和谐美好。
- 垂丝趣亦同:与自然的趣味相同,暗喻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鹭鸶比喻人对自然的向往与追求。
- 拟人:鹭鸶的描述赋予其人性化的情感特征。
- 对仗:如“暗栖松叶露,双下蓼花风”,增强诗歌的韵律感和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自然的热爱与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向往,展示了诗人对自由与宁静生活的向往,表达了深邃的思考与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鹭鸶:象征高洁、孤独与自由。
- 沙:代表生存的环境,轻盈与静谧。
- 潭:象征宁静与深邃,反映内心的世界。
- 松叶:象征隐秘与安宁,提供栖息之所。
- 蓼花:与自然的和谐美好相结合,象征春夏的生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揭趾浅沙中”描述的是哪种动物的行为?
- A) 鸟
- B) 鱼
- C) 爬行动物
- D) 哺乳动物
-
填空题:诗中展现自然美的词是“__光净”。
-
判断题:诗中表达了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向往。对还是错?
答案:
- A) 鸟
- 山
- 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 《白鹭》——王维
诗词对比:
- 《白鹭》 vs 《鹭鸶》:两首诗均以鹭鸶为题材,前者更注重情感表达,后者则更多描写自然环境与生动场景,反映出各自不同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精华》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