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萧侍中春园听妓(一作李元操诗)》

时间: 2025-01-04 07:58:32

微雨散芳菲,中园照落晖。

红树摇歌扇,绿珠飘舞衣。

繁弦调对酒,杂引动思归。

愁人当此夕,羞见落花飞。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微雨散芳菲,中园照落晖。
红树摇歌扇,绿珠飘舞衣。
繁弦调对酒,杂引动思归。
愁人当此夕,羞见落花飞。

白话文翻译:

细雨轻轻洒落,花香四溢,中园里映照着夕阳的余晖。
红色的树木摇曳着歌声,绿色的珠饰在衣袍上飘舞。
繁密的琴弦伴着酒杯相对,混杂的音调勾起了我的思乡情愫。
在这样的夜晚,愁苦的人们,羞于面对飘落的花瓣。

注释:

  1. 微雨:细小的雨;“微”指细小,“雨”即雨水。
  2. 芳菲:花草的香气与美丽;“芳”指香气,“菲”指美丽。
  3. 照落晖:照耀着落日的余晖;“照”指照耀,“落晖”意指夕阳的光辉。
  4. 摇歌扇:树木像在摇动歌扇一样;“摇”指摇动,“歌扇”可理解为带有音乐的扇子。
  5. 绿珠飘舞衣:绿珠饰品在衣服上飘舞;“绿珠”是指绿色的珠子。
  6. 繁弦调对酒:琴弦繁密,曲调与酒相互交织;“繁弦”指多弦的乐器。
  7. 杂引动思归:混杂的音调引起了思乡之情;“杂引”指多种音调。
  8. 愁人当此夕:在这样的夜晚,忧愁的人;“当此”意为在这个时刻。
  9. 羞见落花飞:羞于见到落花飘落;“羞见”意为不愿看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子良,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诗风典雅,常以写景抒怀为主,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与自然景物的结合。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春天的某个夜晚,诗人可能身处春园,听着妓女的歌声,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和落花的凋零,因而引发思乡的情感。

诗歌鉴赏:

《酬萧侍中春园听妓》是一首描绘春夜美景与内心情感交融的诗。全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将春园的美景和人内心的愁苦交织在一起,展现了一种复杂的情感状态。开篇的“微雨散芳菲”即刻带出了一种轻柔的氛围,细雨如丝,花香四溢,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美丽。接着,诗人描绘了红树和绿珠的意象,生动地表现了自然与人文的交融。此时,琴声与酒杯的结合则暗示了诗人与友人共同享受春夜的欢愉。

然而,随着“愁人当此夕”的引入,诗人的愁苦情绪开始显露,思乡之情在欢乐中悄然滋生。最后一句“羞见落花飞”则是情感的高潮,落花的飘落不仅是春天的离去,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这种情感的转变,使得整首诗在欢愉中透出一丝哀伤,表现了人们在美好时光中难以摆脱的思乡与愁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微雨散芳菲:细雨中香气弥漫,营造出春天的氛围。
  2. 中园照落晖:夕阳的余晖照耀着园中的景色,描绘出静谧的夜晚。
  3. 红树摇歌扇:树木在微风中摇曳,似乎在吟唱,增强了诗的动感。
  4. 绿珠飘舞衣:绿珠闪烁,增添了画面的生动与华丽。
  5. 繁弦调对酒:音乐与酒相伴,表现出轻松愉悦的心情。
  6. 杂引动思归:混杂的旋律引起了对故乡的思念。
  7. 愁人当此夕:在这个美丽的夜晚,愁苦的人倍感无奈。
  8. 羞见落花飞:不愿面对花儿的凋零,象征着对美好事物的失去。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摇歌扇”暗示自然与音乐的结合。
  • 对仗:如“红树”“绿珠”在色彩上形成鲜明对比。
  • 拟人:将树木与歌声结合,赋予自然以人性化的特征。

主题思想:

整首诗虽描绘春天的美丽,却通过愁苦的情感表达了对逝去时光和故乡的深切思念,展现了人生在欢乐与忧愁之间的复杂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微雨:象征着温柔与细腻的情感。
  2. 芳菲:代表春天的美好与繁荣。
  3. 落晖: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4. 红树、绿珠:代表自然的色彩与人文的交融。
  5. 繁弦:象征着音乐的悠扬与心情的复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微雨散芳菲”主要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 A. 暴风骤雨
    • B. 细雨纷飞
    • C. 阳光明媚
    • D. 雪花飘落
  2. 诗人通过什么情感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 A. 欢乐
    • B. 愁苦
    • C. 兴奋
    • D. 平静
  3. “摇歌扇”中的“歌”主要指什么?

    • A. 诗歌
    • B. 音乐
    • C. 诗人的心情
    • D. 朋友的陪伴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李白的《静夜思》

诗词对比:

  • 杜甫《月夜忆舍弟》:同样表现了对亲人的思念,但更加沉重。
  • 李白《静夜思》:表达了对故乡的浓厚思念,但更为直接与清晰。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作品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