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之回》

时间: 2025-01-19 15:34:15

承平重游乐,诏跸上之回。

属车响流水,清笳转落梅。

岭云盖道转,岩花映绶开。

下辇便高宴,何如在瑶台。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承平重游乐,诏跸上之回。
属车响流水,清笳转落梅。
岭云盖道转,岩花映绶开。
下辇便高宴,何如在瑶台。

白话文翻译:

在太平盛世中重游,皇帝的巡游回来了。
车辇伴随着流水的声音,清脆的笳声在梅树间回荡。
山岭的云雾遮盖着转弯的道路,岩石上的花朵映衬着绶带的光辉。
下车后便有丰盛的宴席,何必与在瑶台的宴乐相比较呢?

注释:

  • 承平:指国泰民安的状态。
  • 诏跸:皇帝的巡游,诏命的车队。
  • 属车:车辇的声音。
  • 清笳:清脆的乐器声。
  • 转落梅:梅花在风中摇曳的景象。
  • 岭云:山岭上飘渺的云气。
  • 映绶:光辉映衬着绶带,绶带是古代官员的标志。
  • 下辇:下车,指从车辇上走下来。
  • 高宴:丰盛的宴席。
  • 瑶台:传说中的仙境,象征着美好的乐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子良,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及人文情怀,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该诗写于唐代盛世,反映了国家的安定与繁荣,诗人通过描绘皇帝的巡游与自然景色,表达对美好生活的赞美和享受。

诗歌鉴赏:

《上之回》是一首描写盛世景象的古诗,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太平盛世的欢愉与自然美的结合。首句“承平重游乐”,直接点出诗歌的主题,承平的日子里,游乐的氛围愈加浓厚。接着,作者用“诏跸上之回”描绘了皇帝的巡游,将读者的视线引向国家的繁荣。

诗中“属车响流水,清笳转落梅”两句,生动地描绘了皇帝出巡时的场景,车辇与流动的水声交织在一起,清脆的笳声伴随着梅花的摇曳,展现出一种和谐而优雅的氛围。作者通过声音与景色的结合,营造出一种生动的画面,使人感受到那种宁静而愉悦的心境。

“岭云盖道转,岩花映绶开”进一步深化了诗歌的意境。岭上的云雾环绕,形成了转弯的道路,岩石上的花朵则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更加鲜艳,象征着自然的美丽与生机。最后两句“下辇便高宴,何如在瑶台”则将盛宴的欢乐与神话中的瑶台进行比较,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珍惜。

整首诗在形式上运用了对仗的手法,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内容上则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了盛世的安宁与自然的和谐,给人一种愉悦的感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承平重游乐:在太平盛世中再次游玩,强调了国家的安宁与人们的欢愉。
  2. 诏跸上之回:指皇帝的巡游,表现了权力的象征与国之盛景。
  3. 属车响流水:车辇发出的声音与流水的声音交相辉映,形象生动。
  4. 清笳转落梅:笳声在梅树间回荡,增添了自然的韵律感。
  5. 岭云盖道转:云雾覆盖着山岭,道路曲折,形成迷人的景象。
  6. 岩花映绶开:岩石上的花朵在阳光下绽放,象征着生命的美好。
  7. 下辇便高宴:下车后便可以享受丰盛的宴席,体现出生活的富足。
  8. 何如在瑶台:与神话中的瑶台相比较,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宴席与瑶台进行比较,强调了宴席的美好。
  • 对仗:整首诗对仗工整,增强了音韵的和谐。
  • 拟人:通过描述自然景色,使其似乎在与人对话,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整首诗歌通过对皇帝巡游的描绘,表达了对太平盛世的赞美,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景象,传达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承平:象征着国泰民安的时代。
  2. 车辇:代表着权力与地位。
  3. 流水:象征着平和与流动的生活。
  4. 梅花:代表着纯洁与高雅。
  5. 岭云:表现自然的神秘与变化。
  6. 岩花:象征着生命的美丽与顽强。
  7. 瑶台:寓意着理想的生活与美好的愿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瑶台”象征什么? A. 权力
    B. 美好的生活
    C. 自然景色
    答案:B

  2. “清笳转落梅”中的“清笳”指的是什么? A. 一种乐器
    B. 一种花
    C. 一种饮品
    答案:A

  3. 诗的主题主要是描绘什么? A. 自然灾害
    B. 太平盛世的欢乐
    C. 战争的残酷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终南山》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 比较《上之回》与杜甫的《春望》,两首诗均反映了国家的安宁,但前者更加强调个人的游乐与自然的美好,而后者则更加关注国家的命运与个人的忧虑。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的生平与作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