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 对雪忆君晦寄六妹》

时间: 2025-01-06 09:05:17

窗外萧萧疏竹响,一帘柳絮轻飘。

暮寒庭院逼琼瑶。

谢家芳玉树,相对在梅梢。

团扇空思歌白紸,湘天雁语无聊。

自怜杯酒独寒宵。

故乡今夜月,剡曲泛舟还。

意思解释

临江仙 对雪忆君晦寄六妹

作者: 沈宜修 〔明代〕


原文展示:

窗外萧萧疏竹响,一帘柳絮轻飘。
暮寒庭院逼琼瑶。
谢家芳玉树,相对在梅梢。
团扇空思歌白紸,湘天雁语无聊。
自怜杯酒独寒宵。
故乡今夜月,剡曲泛舟还。


白话文翻译:

窗外竹子轻轻摇曳,一帘柳絮在空中飘荡。
寒冷的黄昏将庭院逼近雪白的玉石。
谢家那美丽的玉树,和我相对而立在梅树的枝头。
空荡荡的团扇让我思念那歌声和白纱,
湘江上的雁鸣传来,却让我感到无聊。
我只能怜惜自己,独自在寒冷的夜晚饮酒,
故乡今夜的明月,映照着剡溪的舟行归来。


注释:

  • 萧萧: 形容竹子的声音轻轻而清脆。
  • 琼瑶: 玉石,象征洁白美丽。
  • 谢家芳玉树: 出自谢家的美丽女子,象征着美丽的爱情。
  • 团扇: 古代用来扇风的小扇子,常用于女子活动中。
  • 湘天: 指湘江,可能暗指思念之情。
  • 剡曲: 剡溪,指的是剡溪的水流,象征归乡的道路。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 沈宜修,明代诗人,擅长写词,作品多以情感细腻著称。他的诗歌往往充满对自然的感悟和对人生的思考。
  • 创作背景: 这首词写于冬季,正值雪天,诗人借景抒情,表达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诗歌鉴赏:

《临江仙 对雪忆君晦寄六妹》通过描绘冬雪与庭院的景象,巧妙地融入了作者对亲人的思念。首句“窗外萧萧疏竹响”以自然景象开篇,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幽静的氛围,接着“一帘柳絮轻飘”则增添了几分柔美,形成了对比。全诗在描绘雪景的同时,表达了对亲人的深情思念,尤其是对六妹的情感。

诗中提到“谢家芳玉树”,不仅是对美的追忆,更是对旧时光的怀念。此处的“芳玉树”既可以指美丽的女子,也可以象征着美好的爱情。接下来“团扇空思歌白紸”则揭示了诗人的孤独与无聊,尽管有酒相伴,但内心的寂寞却无法释怀。这种情感的对比让人感受到一种浓郁的思乡之情。

最后“故乡今夜月,剡曲泛舟还”将全诗情感推向高潮,明月照耀着归途,既是对故乡的向往,也是对未来的期待。整首诗以清新的语言、细腻的情感,展现了沈宜修在情感表达上的独特风格。


诗词解析:

  1. 逐句解析:

    • 窗外萧萧疏竹响: 通过声音描绘了冬日的宁静,竹子的声音清晰可闻,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 一帘柳絮轻飘: 柳絮轻柔飘荡,带来春天的气息,形成对比,突显冬季的寒冷。
    • 暮寒庭院逼琼瑶: 暮色中,寒意逼近,让庭院显得更为冷清。
    • 谢家芳玉树: 提及美丽的女子,令人怀念过往的美好时光。
    • 团扇空思歌白紸: 团扇虽在手中,但思念情人之歌却无法唱出。
    • 湘天雁语无聊: 雁声传来,却无法解忧,反而更加增添了寂寞感。
    • 自怜杯酒独寒宵: 独自一人对饮,感到孤独与无奈。
    • 故乡今夜月,剡曲泛舟还: 最后以明月和归舟结束,带有对故乡的思念和归属感。
  2. 修辞手法:

    • 比喻: “琼瑶”比喻雪的洁白,增强了视觉效果。
    • 拟人: “团扇空思”让无生命的物体承载了情感,体现了诗人的思念之情。
    • 对仗: 整首词在结构上对仗工整,增强了音乐感。
  3. 主题思想: 本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深切思念,借助冬季的景象抒发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时光的回忆。


意象分析:

  • 竹子: 象征坚韧与清高,与雪景形成对比。
  • 柳絮: 代表柔美、轻盈的感情,也暗示思念的轻柔。
  • 明月: 传统文化中常用来象征思乡之情,寄托无尽的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谢家芳玉树”指的是什么?
    A. 一棵树
    B. 美丽的女子
    C. 一种花

  2. 诗中表达的情感主要是:
    A. 快乐
    B. 思念
    C. 愤怒

  3. “团扇空思歌白紸”中的“团扇”象征:
    A. 孤独
    B. 温暖
    C. 友情

答案:1-B;2-B;3-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同样表达思乡之情。
  • 《夜泊牛津》李商隐:通过夜景抒发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对比:

  • 沈宜修与李白的作品都涉及思乡主题,但沈宜修的细腻情感与传统的豪放风格形成鲜明对比。沈的诗多用细腻的景物描绘来表达情感,而李白则更多通过豪放的语言和气势来传达情绪。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沈宜修生平与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