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卯二月二十一日归自汴梁二十五日夜久旱而雨偶记内乡一诗追录于此今三十年矣》

时间: 2025-01-08 01:06:27

桑条沾润麦沟青,轧轧耕车闹晓晴。

老眼不随花柳转,一犁春事最关情。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桑条沾润麦沟青,轧轧耕车闹晓晴。
老眼不随花柳转,一犁春事最关情。

白话文翻译

桑树的枝条沾上了雨露,麦田的沟渠也变得青翠;
耕车轧轧声响,打破了清晨的宁静。
我这双老眼已不再跟随花柳的变幻,
一犁春耕的事务才最让我牵挂。

注释

  • 桑条:指桑树的枝条,古代常用作蚕食的食物。
  • 沾润:沾上水分,润泽。
  • 轧轧:形容车轮行驶的声音。
  • 耕车:用于耕田的车,象征农耕。
  • 老眼:年老的眼睛,指视力逐渐衰退。
  • 花柳:指春天的花草树木,象征年轻的活力。
  • :农具,用于翻土,象征耕作。

典故解析

本诗虽未直接引用历史典故,但“春事”暗示了农事的季节性和重要性,反映了古人对农业的重视以及对自然变化的敏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元好问(1190年-1257年),字澄之,号蓼汀,金代著名的诗人、词人和文学家。他生活在一个动荡的时代,经历了金朝的衰落和南宋的崛起。他的诗词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善于描绘乡村田园的生活。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乙卯年二月,作者归自汴梁(今河南开封),正值春耕时节,因遭遇久旱而雨,感慨春耕的重要性和个人的老去。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典型的春天农耕场景,借助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农业的热爱与对生命流逝的感慨。开头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生动展现了春雨后大地的生机,桑条的润泽和麦沟的青翠,象征着丰收的希望。而“轧轧耕车”则赋予了清晨以生命力,展现了农人辛勤劳作的场景。

后两句则转向作者个人的内心感受,老眼不再随花柳的变幻,显示了他对青春逝去的无奈和对过往的怀念,尤其“一犁春事最关情”一句,表明了他对农耕的深厚情感,这不仅是对生活的热爱,也是对自然规律的尊重。整首诗在描绘自然的同时,融合了个人情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深刻而富有哲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桑条沾润麦沟青:描绘春雨后桑树和麦田的景象,表现春天的生机。
  2. 轧轧耕车闹晓晴:耕作的声音打破了清晨的宁静,表现农人忙碌的身影。
  3. 老眼不随花柳转:老年人对花柳的变化感到无奈,暗示着时间的流逝。
  4. 一犁春事最关情:春耕是最让人牵挂的事情,表达了对农业的深厚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自然景象的变化比喻生命的流逝。
  • 拟人:将耕车的声音拟人化,体现了劳动的生动。
  • 对仗:前后句的对仗工整,使得诗句更加和谐。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农耕的珍视和对生命流逝的感慨,传达了自然与人类劳动的紧密联系,强调了生生不息的自然规律。

意象分析

  • 桑条:象征着生命与希望。
  • 麦沟:代表丰收的象征。
  • 耕车:表示勤劳与付出。
  • 花柳:象征青春与美好,反映时光的流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桑条”在古代主要用于什么? A) 造纸
    B) 喂蚕
    C) 建筑
    D) 装饰

  2. “轧轧耕车”中的“轧轧”是什么声音的形容? A) 雨声
    B) 风声
    C) 车轮声
    D) 鸟鸣

  3. 诗人对春耕的态度是? A) 无所谓
    B) 深感情义
    C) 不屑一顾
    D) 感到厌烦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田园乐》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同样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但更侧重于社会动乱对自然的影响。
  • 王维《田园乐》:描绘了田园生活的宁静与和谐美,风格上更为恬淡。

参考资料

  • 《金代诗词选》
  • 《元好问诗词研究》
  • 《中国古代农耕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