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乡郡杂诗二首 其二
新堂缥缈接飞楼,
云锦周遭霜树秋。
若道使君无妙思,
冠山移得近城头。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新建的堂屋,轻盈地连接着高楼,周围是秋天霜树映衬的云锦般的美景。若说这位主人没有绝妙的构思,怎么能将山冠移到城头这样的位置呢?
注释:
- 新堂:新建的房子,象征着新气象。
- 缥缈:形容轻盈飘渺的样子。
- 飞楼:高楼,象征着富贵与气派。
- 云锦:形容如云彩般美丽的锦绣。
- 霜树:秋天落霜后的树木,象征着寒冷和秋意。
- 使君:对有地位的人的称呼。
- 妙思:绝妙的构思。
- 冠山:山的顶部,象征着高处或巅峰。
- 城头:城墙的顶部,象征着城市的中心。
典故解析:
“云锦”源自古代对华美绸缎的比喻,常用以形容美丽的景物。此处用作比喻,表达了秋天的美丽景色和新堂的壮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元好问(1190年-1257年),字仲明,号天宁,金朝著名的诗人、文学家,兼擅词、散文、诗赋等多种文体。他的作品多表现江南风光和乡土情怀,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金朝时期,社会动荡,诗人借新堂之景,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乡郡杂诗二首 其二》通过优美的意象描绘了新堂的壮丽和秋天的景色,展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深厚情感。诗中“新堂缥缈接飞楼”以轻盈的形象展示了新建设施的美丽,仿佛与天相接,给人以无限遐想。紧接着“云锦周遭霜树秋”,则用“云锦”和“霜树”描绘了秋天的美丽景象,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烘托出新堂的气派。
而后两句“若道使君无妙思,冠山移得近城头”,则通过反问的形式,表达了对主人卓越构思的认可,显示出城头的高耸与山冠的凝聚,暗含诗人对主人智慧与才华的赞美。
整首诗不仅在形式上工整,内容上也蕴含了深刻的情感,体现了元好问细腻的观察力与独特的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新堂缥缈接飞楼:新建的堂屋轻盈地与高楼相接,描绘出一种空灵的美感。
- 云锦周遭霜树秋:四周的秋天霜树如云锦般美丽,营造出一种华美的自然景象。
- 若道使君无妙思:假如说这位主人没有绝妙的构思。
- 冠山移得近城头:怎么能将山的冠顶这样移近城头呢?表达了对主人聪明才智的敬佩。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云锦比作美丽的景物,增强了意象的生动性。
- 对仗:前两句与后两句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反问:最后一句通过反问的方式增强了语气的肯定。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家乡美景的赞美和对主人智慧的认可,传达出一种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新堂:象征着希望与新生,代表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
- 飞楼:象征着高远与理想,体现了人们向往的生活状态。
- 云锦:象征着美丽与富贵,表现出诗人对故乡的热爱。
- 霜树:象征着秋天的凄美,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新堂”指的是: A. 老房子
B. 新建的房子
C. 破旧的房子 -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霜树”象征着__。
-
判断题: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对主人的嘲讽。(对/错)
答案:
- B
- 寒冷和秋意
- 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苏轼的《赤壁赋》
诗词对比:
《乡郡杂诗二首 其二》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较,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元好问的诗更侧重于对人文情怀的表达,而王维则更注重自然景观的描绘。
参考资料:
- 《元好问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希望这份解析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乡郡杂诗二首 其二》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