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后魏行
王毂 〔唐代〕
力微皇帝谤天嗣,
太武凶残人所畏。
一朝羖飞上天,
子孙尽作河鱼饵。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后魏统治下的动荡与悲惨,首先指出皇帝权力微弱,受到谗言的影响,导致了对天意的误解。接着提到太武帝的残暴,使得人民感到恐惧。最后,诗人用“羖飞上天”比喻国家的覆灭,暗示后代只能成为河里的鱼饵,象征着无辜的百姓在权力斗争中遭受的苦难。
注释:
- 力微:指权力微弱。
- 谤:谗言、诽谤。
- 天嗣:指天命继承者。
- 太武:指后魏的太武帝,历史上以残暴著称。
- 羖:公羊,象征着高飞的希望。
- 河鱼饵:比喻无辜的被牺牲者,河里的鱼饵是渔获的牺牲。
典故解析:
后魏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短命王朝,太武帝时期权臣横行,政治腐败,民间疾苦。诗中所提及的“羖飞上天”可以看作是对理想与现实的对比,象征着理想的破灭。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毂,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主要反映社会现实与人们的苦难,风格多以悲愤为主。
创作背景:
后魏时期,政治动荡,民生困苦,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对当时社会的不满与对无辜百姓的同情,彰显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与对现实的批判。
诗歌鉴赏:
《后魏行》是一首充满悲凉情感的诗,诗人通过对后魏皇帝的权力微弱和太武帝的残暴的描绘,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人们的苦难。开篇的“力微皇帝谤天嗣”即点明了皇权的不可靠,暗示皇帝的无能导致了国家的混乱,民众的恐惧和对未来的无望随之而来。接下来,诗人提到“太武凶残人所畏”,这不仅是对太武帝残暴行为的控诉,也反映了人民生活在恐惧中的心态,令人心生怜悯。
最后一句“一朝羖飞上天,子孙尽作河鱼饵”更是将全诗推向高潮。羖飞上天象征着理想的破灭与国家的覆灭,而“子孙尽作河鱼饵”则生动地描绘出无辜的百姓被权力斗争所牺牲的惨状。这种强烈的对比,反映了诗人对历史悲剧的深刻理解与感慨。整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表现出王毂对社会现实的深切关注与对人性悲剧的深刻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与历史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力微皇帝谤天嗣:指权力微弱的皇帝因谗言而误解了天命。
- 太武凶残人所畏:太武帝的残暴使得民众生活在恐惧中。
- 一朝羖飞上天:象征理想的破灭,国家的覆灭。
- 子孙尽作河鱼饵:无辜的百姓成为权力斗争的牺牲品,暗示命运的悲惨。
修辞手法:
- 比喻:“羖飞上天”比喻理想的破灭。
- 对仗:诗句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描绘后魏的政治黑暗,表达对无辜百姓苦难的同情与对统治者的控诉,揭示了对历史悲剧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羖:象征被压迫的理想和希望。
- 河鱼饵:代表无辜的百姓和国家的覆灭。
文化内涵:
羖作为高飞的象征,代表着理想与希望,而河鱼饵则是悲惨命运的体现,反映出社会动荡对人们生活的深刻影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后魏行》的作者是谁? a) 王维
b) 王毂
c) 李白 -
诗中“羖飞上天”象征着什么? a) 国家强盛
b) 理想的破灭
c) 人民的富裕 -
太武帝的统治给人民带来了怎样的感受? a) 安宁
b) 恐惧
c) 富足
答案:
- b) 王毂
- b) 理想的破灭
- b) 恐惧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对国家和人民苦难的描绘,情感深邃。
- 《登高》:同样展现了诗人对社会动荡的感慨。
诗词对比:
- 王毂的《后魏行》与杜甫的《春望》均反映了对社会动乱的关注,但王毂更注重于对统治者的批判,而杜甫则更多体现个人情感与历史的沉重。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王毂诗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