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南楼作》
时间: 2025-01-06 16:59:0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赋罢高楼对夕晖,
途穷岁晚怅谁依。
碧云红叶乡关远,
白发青衫故旧稀。
野戍秋深花尽落,
中原日暮雁孤飞。
西风莫遣严霜下,
客在天涯未授衣。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高楼上赋诗时的情景。夕阳的余晖映照着他,心中感到孤独和惆怅,岁末的旅途让他无依无靠。虽有碧云红叶,但故乡却遥远,年长的朋友也越来越少。秋天的野外,花已凋零,黄昏时分,孤雁在中原上孤独地飞翔。西风呼啸,不要让严霜早早降临,远在天涯的他还未得到温暖的衣物。
注释
- 赋罢:赋诗完毕。
- 高楼:指诗人所处的高楼,象征高远的思想和视野。
- 夕晖:夕阳的光辉,象征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
- 怅:惆怅、伤感。
- 乡关:故乡,家乡。
- 白发:指年老,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 青衫:指年轻的朋友,或指诗人自己。
- 野戍:指边境的哨所,象征着战争和离别。
- 雁孤飞:孤雁,象征孤独和离散。
- 西风:秋风,象征着寒冷和萧条。
- 未授衣:未得到温暖的衣服,象征着缺乏温暖和关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涂始,清代诗人,生活在动荡的时代。他的诗歌风格受到了古典文学的影响,擅长抒情,常常表达个人的孤独与思乡之情。涂始的作品多表现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思考。
创作背景
《襄阳南楼作》创作于作者旅途之中,可能是对故乡的思念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人身处高楼之上,俯瞰夕阳,内心感受到孤独和惆怅,对往昔的回忆和现状的无奈交织在一起,形成了这首富有情感的诗作。
诗歌鉴赏
《襄阳南楼作》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歌,诗人在高楼上赋诗,夕阳的余晖映照着他,揭示了他内心的孤独和对过往时光的惋惜。诗的开头以“赋罢高楼对夕晖”切入,描绘了诗人站在高楼上、结束创作时的场景,让人感受到一种孤高的气质和对时间流逝的敏感。
接下来的“途穷岁晚怅谁依”则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旅途的感慨,岁末之际,身边的依靠变得稀少,增添了几分惆怅。此时,诗人透过“碧云红叶”描绘出故乡的美好,却又因“乡关远”而显得遥不可及。白发与青衫的对比,流露出对曾经朋友的怀念,年岁渐长,旧友愈加稀少。
“野戍秋深花尽落”,进一步加深了诗中的秋意,象征着时间的无情和生命的脆弱,而“中原日暮雁孤飞”则引发了对离散和孤独的思考。最后两句“西风莫遣严霜下,客在天涯未授衣”则是对自己处境的直接感慨,诗人在外漂泊,缺乏温暖和庇护,展现了他对现实的无奈和渴望。
整首诗情感丰富,意象鲜明,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折射出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思乡之情,充满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赋罢高楼对夕晖:结束在高楼上的赋诗,面对夕阳的余晖,暗示时间的流逝。
- 途穷岁晚怅谁依:旅途已尽,岁末时分,内心感到无依无靠的惆怅。
- 碧云红叶乡关远:蓝天碧云与红叶的美景却使他更加思念遥远的故乡。
- 白发青衫故旧稀:年老的朋友越来越少,回忆往昔的青涩时光。
- 野戍秋深花尽落:边境的哨所在深秋中花已凋零,表现了生命的无常。
- 中原日暮雁孤飞:黄昏时中原的孤雁,象征着孤独与离别。
- 西风莫遣严霜下:西风呼啸,不要让寒霜降临,暗示希望温暖的呼唤。
- 客在天涯未授衣:诗人身处异乡,尚未得到温暖的衣物,感受到孤独与无助。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如“碧云红叶”)来暗喻作者内心的情感。
- 对仗:如“白发青衫”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 拟人:将西风与严霜拟人化,表达对自然的情感寄托。
主题思想
整首诗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漂泊的无奈、对故乡深切的思念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人以自然景物为背景,结合自身的经历,表达了对生活的深刻反思和对温暖的渴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高楼:象征着高远的追求与孤独的思考。
- 夕晖:象征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 碧云红叶:代表美好而遥远的故乡。
- 白发青衫:象征着朋友的稀少与青春的流逝。
- 野戍:象征着战争与边境的孤寂。
- 雁孤飞:象征孤独与离散的生活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赋罢高楼对夕晖”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 A. 忧愁
- B. 喜悦
- C. 平静
-
“白发青衫故旧稀”中的“青衫”指的是:
- A. 年轻的朋友
- B. 老朋友
- C. 诗人自己
-
诗人对故乡的感情是:
- A. 思念与惆怅
- B. 无所谓
- C. 恨
答案
- A. 忧愁
- A. 年轻的朋友
- A. 思念与惆怅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登高》 杜甫
- 《月下独酌》 李白
诗词对比
- 李白《静夜思》:同样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更偏向于个人情感的细腻描写。
- 杜甫《登高》:展示了对时局的感慨,情感更为沉重,与涂始的孤独感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典诗歌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