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
时间: 2024-09-19 20:43:3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昔自九皋,慕翁而来,何期岁年。
记初为翁客,献千百寿,后为翁友,得两三篇。
夜夜飞鸣,朝朝起舞,不是赏音谁见怜。
追随久,尽人多怨者,我独欣然。
翁今犹未高迁。便离却交游载月船。
想西岩梦我,大纲坡老,绣江畜我,小样逋仙。
二老风流,他时相约,须到西湖烟水边。
孤山路,看云间来迓,秋影翩翩。
白话文翻译
从九皋而来,仰慕您,没想到岁月匆匆。
记得我第一次做您的客人,献上百岁寿酒,后来成为您的朋友,得到了几篇诗作。
夜晚飞翔的鸟儿,早晨欢快的舞蹈,若不是因为我对音乐的热爱,谁会对我有所怜惜。
追随您很久,身边的人多有怨言,而我却独自欣然。
您至今仍未高升,便离开了交游,乘着月船。
想起在西岩梦见您,老人在大纲坡,绣江把我养大,像个仙人一样逃避尘世。
两位老人风流倜傥,以后若有约定,定要到西湖的烟水边。
孤山的小路,望着云间的来客,秋影轻盈飘荡。
注释
字词注释:
- 九皋:古地名,象征隐逸之地。
- 翁:指诗中尊敬的长者。
- 客:指初次拜访的朋友。
- 寿:长寿的祝福。
- 追随:跟随,倾慕。
- 高迁:指官职升迁。
- 西岩、大纲坡、绣江:地名,均为风景名胜。
典故解析:
- 西湖:古代文人雅集之地,象征着诗人的理想归宿。
- 月船:象征悠闲,隐喻远离世俗纷扰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之翰,元代诗人,生于元代中期,作品多以抒情和山水为主,文风清新,情感细腻。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张之翰与某位长者的交往过程中,反映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沁园春》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与长者之间的深厚情谊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开篇以“昔自九皋”引入,表达了对长者的仰慕之情,接着回忆自己初次拜访的情景,展现了从客人到朋友的转变,表达了对长者的感激与敬重。
中间部分描绘了追随长者的心路历程,虽然身边的人表现出一些怨言,但诗人却依然心怀欣然,体现了对友谊的珍视和对理想生活的坚守。诗人在离开长者时,提到西岩、大纲坡等地名,暗示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结尾部分以孤山路的景象作结,云间来客和秋影的描绘,渲染了一种恬淡的心境,诗人希望与长者再次相遇于西湖的烟水之畔,表达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与期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昔自九皋,慕翁而来,何期岁年。”:表达了从远道而来,仰慕长者的心情。
- “记初为翁客,献千百寿,后为翁友,得两三篇。”:回忆初次拜访和与长者的友谊。
- “夜夜飞鸣,朝朝起舞,不是赏音谁见怜。”:表现对音乐的热爱,隐喻孤独感。
- “追随久,尽人多怨者,我独欣然。”:描写追随长者的心路历程,尽管旁人有怨言,自己却感到快乐。
- “翁今犹未高迁。”:提到长者未升迁,显示对长者的关注。
- “便离却交游载月船。”:暗示离开尘世,追求内心的宁静。
- “想西岩梦我,大纲坡老。”: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二老风流,他时相约,须到西湖烟水边。”:期望未来与长者相约,寄托了理想的生活愿景。
- “孤山路,看云间来迓,秋影翩翩。”:描绘出一种宁静优美的场景,象征心灵的归宿。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长者比作高洁的存在。
- 拟人:赋予自然景物以情感,增强诗意。
- 对仗:整首诗结构工整,符合古典诗词的对仗工整之美。
主题思想: 全诗展现了诗人与长者之间深厚的友谊,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抒发出一种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九皋:象征隐逸与高洁。
- 西湖:寄托理想与美好生活。
- 孤山:表示孤独与宁静。
- 秋影: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感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自何处而来? A. 西湖
B. 九皋
C. 孤山
D. 大纲坡 -
诗中提到的“翁”指的是谁? A. 诗人的朋友
B. 诗人的父亲
C. 一位长者
D. 一个隐士 -
诗人在追随翁的过程中感到: A. 孤独
B. 不满
C. 欣然
D. 失落
答案:
- B
- C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比较张之翰与李白在隐逸生活的追求上,李白的豪放与张之翰的细腻构成鲜明对比。两者都表达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但表现手法与情感基调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元代诗词选》
- 《古代诗词鉴赏指南》
这些内容的设计旨在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张之翰的《沁园春》,从而更好地欣赏和领悟古诗词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