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女冠子·庚申七夕
作者:袁思亮 〔近代〕
凉宵七夕。记得闰秋今日。是佳期。玉砌迎花辇,银灯照柘枝。秋来仍此夕。人去已多时。天际黄姑愁,莫教知。
白话文翻译:
在这个凉爽的夜晚,正值七夕。我还记得今天是闰秋的佳期。玉石铺成的台阶上迎来了花轿,银色的灯光映照着柘树的枝丫。秋天依旧在这个夜晚。人们已经离去很久,天边的黄姑正愁苦,别让她知道。
注释:
- 凉宵:凉爽的夜晚。
- 七夕:农历七月初七,是中国传统的牛郎织女相会的节日。
- 闰秋:指农历中的闰月,特指在秋天的这个时间。
- 佳期:美好的时光,指七夕这个节日。
- 玉砌:用玉石铺成的。
- 花辇:盛装新娘的轿子。
- 银灯:用银光装饰的灯。
- 柘枝:柘树的枝条,古代常用来象征美好的事物。
- 黄姑:传说中的黄河之女,象征着孤独和忧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袁思亮,近代诗人,致力于古典诗词的创作,风格多变,常用细腻的情感描绘自然景色与人事。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七夕之时,表达了诗人对佳期的怀念与对离别的愁苦。七夕本为团圆的日子,诗人通过描绘这一夜的景象,反映了内心的孤独与感伤。
诗歌鉴赏:
《女冠子·庚申七夕》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情感的流露,呈现了一个关于离别与思念的故事。诗中以“凉宵七夕”开头,营造出一种清冷、宁静的氛围,恰如其分地反映出七夕夜的情境。随后提到的“玉砌迎花辇,银灯照柘枝”,不仅描绘了这个节日的喜庆气氛,更通过玉石与银灯的对比,暗示了人间的繁华与内心的孤寂。诗的最后两句“人去已多时,天际黄姑愁,莫教知”更是将忧愁推向高潮,表达了对远方情人的无尽思念,以及对孤独的无奈。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使人感受到深刻的节日氛围与人情冷暖的对比。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凉宵七夕:在清凉的夜晚,正值七夕的节日。
- 记得闰秋今日:我记得今天是闰秋的这一天。
- 是佳期:这正是美好的日子。
- 玉砌迎花辇:玉石铺成的台阶上迎来了花轿。
- 银灯照柘枝:银色的灯光照耀着柘树的枝条。
- 秋来仍此夕:秋天依旧在这个夜晚。
- 人去已多时:人们已经离去很久。
- 天际黄姑愁:天边的黄姑(象征孤独的人)正愁苦。
- 莫教知:别让她知道这份愁苦。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黄姑愁”象征孤独与忧伤。
- 对仗:如“玉砌迎花辇,银灯照柘枝”展现了对称美。
主题思想:整首诗思念与孤独交织,表现了对佳期美好与离别痛苦的双重感受。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凉宵:象征清冷和孤独的情感。
- 花辇:代表团圆与美好的愿望。
- 银灯:象征着繁华与光明。
- 柘枝:暗示自然与人事的交融,以及对美好时光的追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七夕是哪个节日的日子?
- A. 中秋
- B. 端午
- C. 牛郎织女相会的节日
- D. 春节
-
“玉砌迎花辇”中“玉砌”表达了什么?
- A. 豪华
- B. 朴素
- C. 自然
- D. 古老
-
诗中“黄姑”象征什么?
- A. 欢乐
- B. 孤独
- C. 富贵
- D. 忙碌
答案:
- C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 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诗词对比:
- 秦观的《鹊桥仙》同样描绘了七夕的主题,但更侧重于甜蜜的爱情,而袁思亮的《女冠子》则更多地表现出离别的愁苦,两者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近现代诗词研究》
- 《古代节日文化与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