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 其二 雪,用张孝祥韵》
时间: 2025-01-09 00:13:25意思解释
念奴娇 其二 雪
作者: 金启孮 〔近代〕
原文展示:
山川一色,雾濛濛,万里彤云飞雪。
扯絮撕绵浑不断,近树远天相接。
薄幕生寒,蔽裘失暖,处处冰澌结。
衰年多病,那禁尔许凉热。
家住蓟北燕南,身羁关塞,触目伤时节。
闷拥烘炉犹畏冷,耐得北方猎猎。
庭积琼花,窗凝冻叶,辜负今宵月。
乡思萦绕,低头无限凄切。
白话文翻译:
山川都笼罩在一片雾霭中,漫天的红云与飞雪交织在一起。
像是扯不断的絮状物和丝绵,近处的树木与远方的天空交融在一起。
薄薄的幕布生出寒意,披着的皮裘失去了温暖,四处都是冰冷的水滴。
在这个衰老多病的年头,哪里能忍受你所带来的寒冷与炎热。
我家住在蓟北和燕南之间,身处边塞,看到这一切不禁感伤时节。
即使在火炉旁感到闷热,还是害怕寒冷,北风猎猎袭来。
庭院里积满了琼花,窗户上凝结着冰冻的叶子,辜负了今夜的明月。
乡愁萦绕心头,低头感到无尽的凄凉与伤感。
注释:
- 彤云: 红色的云,通常预示着天气变化。
- 扯絮撕绵: 比喻雪花纷飞,形态如絮状。
- 蔽裘失暖: 用皮裘遮挡身体却感到寒冷,形容天气极冷。
- 琼花: 雪花的美称。
- 猎猎: 形容北风呼啸的声音。
典故解析:
- “家住蓟北燕南”指的是作者的故乡位置,蓟(今北京)和燕(今河北)均为北方地区,体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
- “低头无限凄切”表达了作者因思乡而产生的深切感情,体现了浓厚的乡愁。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 金启孮(1886-1927),字大千,号夕阳,近现代诗人,擅长词曲,受传统文化熏陶,作品多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与个人情感。
- 创作背景: 这首词创作于严冬,正值作者身处边塞,面对寒冷的自然环境与思乡的情感,反映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诗歌鉴赏:
金启孮的《念奴娇 其二 雪》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冬季的雪景,以及在这萧瑟环境中生发的乡愁。首句“山川一色,雾濛濛”,借助自然景物的描绘,营造出一种迷蒙的氛围,仿佛让读者置身于一个冰雪覆盖的世界。诗中不断出现的寒意与冰冷的意象,传达了冬天的刺骨与无情。诗人通过对环境的描写,反映了自己在此时此刻的内心状态。
接着,作者写到“薄幕生寒,蔽裘失暖”,表明即使在温暖的环境中,内心的寒冷依然无法消除。接下来的几句则深入探讨了作者的身世与处境,尤其是“身羁关塞,触目伤时节”,一方面表达了对身处边境的无奈,另一方面也流露出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现状的无力感。
最后两句“乡思萦绕,低头无限凄切”则是整首词的情感高潮,深刻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与思念。整体来看,这首词以自然景象反映内心情感,情景交融,展现出金启孮深厚的诗词功底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山川一色,雾濛濛: 描绘出一幅朦胧的雪景,给人以寒冷的感觉。
- 万里彤云飞雪: 描述长空中的红云与飞舞的雪花,形成鲜明的对比与和谐。
- 扯絮撕绵浑不断: 雪花如絮,轻盈而不断,增加了自然的柔美。
- 近树远天相接: 近处的树木与远方的天空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浩瀚的感觉。
- 薄幕生寒,蔽裘失暖: 即使有外衣保护,依然感到寒冷,表达了无奈。
- 衰年多病,那禁尔许凉热: 年龄与病痛使得诗人对温度的感知更加敏感。
- 家住蓟北燕南,身羁关塞: 地理位置和身处边塞的孤独感。
- 闷拥烘炉犹畏冷,耐得北方猎猎: 即使身处火炉旁,仍然感受到北风的寒冷。
- 庭积琼花,窗凝冻叶: 雪花与冰叶的意象,象征着冬天的严酷。
- 辜负今宵月: 今夜的月亮未能带来温暖,体现诗人的失落。
- 乡思萦绕,低头无限凄切: 思乡之情贯穿全篇,最终在此时刻达到高潮。
-
修辞手法:
- 比喻: “扯絮撕绵”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雪的轻盈。
- 拟人: “薄幕生寒”赋予无生命的幕布以感情。
- 对仗: 诗中多处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
主题思想: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故乡的深切思念,情感深邃,意境悠长,反映了人们在异乡面临自然严酷时的无奈与孤独。
意象分析:
- 雪: 代表寒冷与孤独,也是乡愁的载体。
- 琼花: 雪花,象征着美丽与脆弱。
- 月: 代表思乡的情感,夜晚的明月常常引发人们的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薄幕生寒,蔽裘失暖”所表达的意思是: A. 诗人感到温暖
B. 诗人感到寒冷
C. 诗人与朋友围炉取暖
D. 诗人享受温暖的阳光 -
“乡思萦绕,低头无限凄切”中的“乡思”指的是: A. 对故乡的思念
B. 对朋友的思念
C. 对过去的怀念
D. 对未来的憧憬
答案: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李白《静夜思》,杜甫《月夜忆舍弟》,均有思乡情感的表达。
- 诗词对比: 比较金启孮的《念奴娇 其二 雪》和李白的《静夜思》,两者都表现了思乡之情,但金启孮更多地通过自然景象渲染内心的孤寂,而李白则通过明月直接引发乡愁。
参考资料:
- 《中国现代诗词选》
- 《近代诗歌流派与风格》
- 《金启孮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