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幕遮 劝迷途》

时间: 2025-01-01 14:08:44

叹迷人,如大醉。

敢使机谋,争眼谩天地。

杀盗邪淫咒神理。

一向无知,不顾临时罪。

气归空,形委废。

性识区区,走入幽牢里。

无限冤魂谁放你。

鞭棒随身。

蛇狗争吞噬。

意思解释

苏幕遮 劝迷途

作者: 王处一 〔元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叹迷人,如大醉。
敢使机谋,争眼谩天地。
杀盗邪淫咒神理。
一向无知,不顾临时罪。
气归空,形委废。
性识区区,走入幽牢里。
无限冤魂谁放你。
鞭棒随身。
蛇狗争吞噬。


白话文翻译:

感叹那些迷失的人,犹如醉酒般糊涂。
竟敢运用机心,争先恐后地在天地之间抒发情感。
杀戮、盗窃、邪淫都在咒骂神明的法则之下。
一直以来无知,无视眼前的罪孽。
气息归于虚无,形体也已废弃。
性情与识见都狭隘,走入了幽暗的牢笼。
无数冤屈的灵魂,有谁来拯救你?
鞭子和棍棒始终随身而行,
如蛇与狗一样争相吞噬。


注释:

  • 迷人: 指那些迷失方向的人。
  • 机谋: 机智的计谋。
  • 杀盗邪淫: 指各种恶行,杀人、盗窃、邪淫等。
  • 冤魂: 指冤屈而死的人,灵魂无法安息。
  • 幽牢: 比喻心灵的囚禁状态。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古典典故,但通过“冤魂”一词,暗示了古代对冤屈与阴魂不散的文化观念,反映了人们对生命、罪孽和救赎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处一,元代诗人,以其诗词清丽、意境深远著称。生活在动荡的时代,常关注社会现象和人心的迷惘。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与人心迷失之际,诗人借用诗歌表达对人性的反思与对迷途者的劝诫,渴望唤醒那些沉浸在欲望与无知中的人。


诗歌鉴赏:

《苏幕遮·劝迷途》是一首充满哲理与社会关怀的诗,透过对迷失者的深刻描绘,展现了人性中的痛苦与挣扎。开篇以“叹迷人,如大醉”引出主题,醉酒的状态不仅是对迷失的生动比喻,更是对人类愚昧的深刻揭示。诗中提到的“杀盗邪淫”,则如同警钟般敲响,揭示了社会中普遍存在的恶行。诗的后半部分通过“气归空,形委废”表达了一种虚无的感叹,似乎在诉说着无知者的悲惨命运。结尾的“鞭棒随身,蛇狗争吞噬”则强化了这种无情的现实,暗示着在这个充满竞争与吞噬的世界里,迷途者注定难逃其身。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叹迷人,如大醉: 以醉酒比喻迷失者的状态,强调失去理智。
    2. 敢使机谋,争眼谩天地: 迷失者妄图运用聪明才智,然而却争先恐后,显得荒唐。
    3. 杀盗邪淫咒神理: 列举罪恶行为,指责其违背道德法则。
    4. 一向无知,不顾临时罪: 讽刺迷途者对自身行为的无知与轻视。
    5. 气归空,形委废: 形体的废弃,归于虚空,反映生命的虚无。
    6. 性识区区,走入幽牢里: 性情与认知的狭隘,使人陷入心灵的囚笼。
    7. 无限冤魂谁放你: 表达对冤屈灵魂的同情与无助。
    8. 鞭棒随身: 暗示惩罚与威胁始终伴随。
    9. 蛇狗争吞噬: 比喻社会的竞争与残酷,反映人性中的恶。
  • 修辞手法:

    • 比喻: 以“醉”比喻迷失,形象生动。
    • 对仗: “杀盗邪淫”与“鞭棒随身”形成对比,增强了警醒效果。
  • 主题思想: 该诗通过对迷途者的劝诫与揭示,传达了对人性迷失的深刻反思,警示人们要认清自我,避免陷入无知与毁灭的深渊。


意象分析:

  • 迷人: 迷失的人,象征着无知与愚昧。
  • : 暗示精神的迷失与混乱。
  • 冤魂: 表达对错杀者的同情,反映社会的不公。
  • 蛇狗: 象征险恶的环境与竞争的残酷。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叹迷人”指的是?

    • A. 醉酒的人
    • B. 迷失方向的人
    • C. 有智慧的人
      答案: B
  2. 诗中提到的“杀盗邪淫”是指?

    • A. 正当行为
    • B. 罪恶行为
    • C. 良好习惯
      答案: B
  3. 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赞美人生
    • B. 劝诫迷失者
    • C. 描述自然
      答案: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反映人生的醉态与豪情。
  • 杜甫《春望》: 探讨社会动乱与个人命运。

诗词对比:

  • 王处一与李白的作品都涉及对人生的思考,但王处一更侧重于对迷失者的反省,而李白则倾向于展现豪情壮志。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王处一研究》
  • 《古代诗词鉴赏与解析》
  • 《诗经与唐诗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