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幕遮 集清真》
时间: 2025-01-17 09:59:1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苏幕遮
集清真
作者: 汪东 〔清代〕
粉墙低,丛竹绕。
苍藓沿阶,曲径通深窈。
渐解狂朋欢意少。
小院閒庭,夜阒无人到。
黯凝魂,须信道。
家住吴门,正倍添悽悄。
月堕檐牙人睡了。
怕见孤镫,必定还相照。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静谧的夜景:低矮的粉墙被丛竹环绕,青苔沿着台阶生长,曲折的小径通向幽深的庭院。随着狂欢的朋友逐渐散去,院子显得愈发冷清,夜深人静,只有我静静地坐在这里,心中感到一丝忧伤。家住吴门,心情更加悲凉,月光已经落到檐牙上,周围的人都已入睡。我害怕看到孤独的灯光,因为那一定会照亮我内心的孤寂。
注释
- 粉墙: 形容墙面被涂成白色或浅色,给人一种清新明亮的感觉。
- 丛竹: 指成片生长的竹子,给环境增添了自然气息。
- 苍藓: 指青苔,常生长在潮湿阴暗的地方,象征着静谧和沧桑。
- 阒无人到: 形容夜晚寂静,没有人来访。
- 黯凝魂: 形容内心的幽暗和凝重,心情沉重。
- 吴门: 指的是今江苏省无锡市一带,是历史上著名的文化之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汪东,清代诗人,生于江苏,擅长词曲,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他的诗词以细腻、婉约著称,常常表现出对生活的感伤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此词创作于清代,那个时期的社会动荡与个人情感的交织,使得许多诗词都充满了对现实的反思与对内心孤独的描写。
诗歌鉴赏
《苏幕遮》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富有情感的语言,展现了一个深夜幽静的场景,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迷惘。词中描绘的庭院景象,粉墙、竹林、青苔等意象,构成了一个清幽的环境,仿佛是诗人心灵的一方净土。然而,随着“狂朋欢意少”的转折,原本热闹的场景逐渐变得寂静,夜阒无人到的孤独感愈发明显。
此时,诗人的情感得以升华,面对月光的照耀和周围的寂静,他的思绪开始沉淀。这种孤独不仅仅是外在的环境造成的,更是他内心深处对生活的感悟。尤其是“家住吴门,正倍添悽悄”,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现状的无奈,充满了人文关怀。
整首词在意象的构建上极为精致,既有自然的描写,又有对人情的感悟,展现了清代文人对生活的深刻洞察与情感的细腻表达。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粉墙低,丛竹绕: 描述了一个静谧的院落环境,粉墙和竹子相映成趣。
- 苍藓沿阶,曲径通深窈: 细致地描绘了青苔沿着台阶生长,弯曲的小路通向深邃的地方,暗示着幽深的思考。
- 渐解狂朋欢意少: 朋友们的欢声笑语渐渐减少,表现出孤独的开始。
- 小院閒庭,夜阒无人到: 寂静的小院,深夜无人造访,进一步加强了孤独感。
- 黯凝魂,须信道: 心中黯然,必须要相信某种道理或真理,暗示内心的挣扎。
- 家住吴门,正倍添悽悄: 诗人自述居住在吴门,感到更加悲凉。
- 月堕檐牙人睡了: 月亮落在房檐上,周围的人已经入睡,夜色愈发深沉。
- 怕见孤镫,必定还相照: 害怕看到孤独的灯光,因为那会照亮内心的孤独。
修辞手法:
- 比喻: “月堕檐牙”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夜色的加深。
- 拟人: “人睡了”赋予了环境以人的特征,使景象更加生动。
- 对仗: 词中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词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探讨了孤独与内心的感伤,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对人情的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粉墙: 代表清新和宁静。
- 丛竹: 象征生机与自然。
- 苍藓: 代表时间的流逝和沧桑。
- 月光: 通常象征光明与希望,但在此也暗示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粉墙低,丛竹绕”中的“丛竹”指的是什么?
- A. 竹子
- B. 树木
- C. 花草
-
“夜阒无人到”表达的情感是什么?
- A. 热闹
- B. 寂静
- C. 高兴
-
“月堕檐牙”中的“月”象征着什么?
- A. 时间
- B. 孤独
- C. 快乐
答案: 1.A 2.B 3.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水调歌头》 - 苏轼
- 《夜泊牛渚怀古》 - 李白
诗词对比: 可以将这首词与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进行比较,李白的作品同样展现了夜晚的孤独感,但更多地表现了对历史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慨,而汪东的词则集中在个人的内心独白和现实的孤独感。两者在情感基调和主题上有一定的差异。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