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凤行》

时间: 2025-01-04 08:53:27

君不见潇湘之山衡山高,山巅朱凤声嗷嗷。

侧身长顾求其群,翅垂口噤心甚劳。

下愍百鸟在罗网,

黄雀最小犹难逃。

愿分竹实及蝼蚁,尽使鸱枭相怒号。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朱凤行
—— 杜甫

君不见潇湘之山衡山高,
山巅朱凤声嗷嗷。
侧身长顾求其群,
翅垂口噤心甚劳。
下愍百鸟在罗网,
黄雀最小犹难逃。
愿分竹实及蝼蚁,
尽使鸱枭相怒号。

白话文翻译:

你难道没有看到潇湘的衡山高耸入云吗?
山顶上朱凤发出哀鸣。
它侧身回头,试图寻找同伴,
翅膀垂下,嘴巴紧闭,心中非常疲惫。
我看到那些百鸟在罗网中受困,
连最小的黄雀也难以逃脱。
我希望能把竹子的果实分给蝼蚁,
让那些鸱枭都来怒吼。

注释:

  • 潇湘:指湘江,地名。
  • 衡山:五岳之一,山高而险峻。
  • 朱凤:传说中的神鸟,象征高贵与自由。
  • 翅垂口噤:形容鸟儿的无奈与疲惫。
  • 罗网:捕鸟的网,象征着束缚与困境。
  • 黄雀:一种小鸟,常用以比喻小人物的无奈。
  • 蝼蚁:小昆虫,象征微小的生灵。
  • 鸱枭:夜间捕食的小鸟,象征凶残与掠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诗人,世称“诗圣”。他的诗歌以现实主义著称,关注民生疾苦,风格深沉而悲壮,常常表现个人的愤懑与无奈。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杜甫晚年,正值安史之乱后,国家动荡,民众苦难。诗中通过朱凤的悲鸣与百鸟的困境,反映了他对社会现状的深切关注和无奈。

诗歌鉴赏:

《朱凤行》是一首以朱凤为引子,借鸟喻人,表达对困境与苦难的深刻思考的诗作。诗中开篇便描述了高耸的衡山和哀鸣的朱凤,瞬间勾勒出一种悲凉的氛围。朱凤的哀鸣不仅是对同伴的呼唤,更是对自身处境的感慨,反映了诗人对自由与归属的渴望。接下来的“侧身长顾求其群,翅垂口噤心甚劳”两句,生动描绘了朱凤的无奈与疲惫,这种描写使得读者感受到一种深沉的孤独与无助。

诗中对于“百鸟在罗网”的描绘,进一步加深了这种困境感。百鸟虽多,然被捕于网,象征着社会上众多无辜者的无奈与绝望,特别是“黄雀最小犹难逃”,提醒人们即使是微小的生命,也难以逃避命运的束缚。最后两句“愿分竹实及蝼蚁,尽使鸱枭相怒号”则表达了诗人对弱者的同情与对强者的愤怒,朱凤的哀鸣与百鸟的苦痛交织在一起,形成了深刻的社会批判。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反映了杜甫对现实的敏感与批判,展现了他作为一个诗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君不见潇湘之山衡山高:引出主题,设置背景,强调衡山的高耸。
  • 山巅朱凤声嗷嗷:描绘朱凤的孤独鸣叫,传达悲伤情感。
  • 侧身长顾求其群:朱凤在寻找同伴,表现其无助。
  • 翅垂口噤心甚劳:描写它的疲惫与无奈。
  • 下愍百鸟在罗网:转向对其他鸟类的同情,揭示社会困境。
  • 黄雀最小犹难逃:即使是最微小的生命也难以逃避困境。
  • 愿分竹实及蝼蚁:表达了对弱者的关怀。
  • 尽使鸱枭相怒号:对强者的愤怒,体现出社会对立。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鸟与人类命运联系,寓意深刻。
  • 拟人:朱凤的哀鸣塑造了形象,增强情感表达。
  • 对仗:如“翅垂口噤”和“心甚劳”,使诗句更具韵律感。

主题思想:此诗通过朱凤的悲鸣与百鸟的困境,表达了对社会不公的愤怒、对弱者的同情,以及对自由的渴望,体现了杜甫关心人间疾苦的深厚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朱凤:象征高贵与自由,反映诗人对理想的追求。
  • 百鸟:象征社会上众多无辜者,表现出对困境的普遍感受。
  • 罗网:象征束缚与困境,暗喻社会的压迫。
  • 蝼蚁:代表微小的生命,体现对弱者的关怀。
  • 鸱枭:象征强权与压迫,反映社会的对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君不见潇湘之山衡山高”中的“潇湘”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鸟类
    • B. 地名
    • C. 一位诗人
    • D. 一种植物
  2. 诗中提到“黄雀”是用来比喻什么?

    • A. 强者
    • B. 无辜者
    • C. 鸱枭
    • D. 自由鸟
  3. “愿分竹实及蝼蚁”这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对蝼蚁的轻视
    • B. 对弱者的关怀
    • C. 对强者的赞美
    • D. 对自然的热爱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 王维《鹿柴》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同样表达对国家动乱的忧虑与对民生的关怀,但《春望》更侧重国家的兴亡,而《朱凤行》则更关注个体的命运。

通过这些比较,可以更好地理解杜甫在不同诗作中所表达的情感与思想。

参考资料:

  • 杜甫《杜甫诗集》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杜甫研究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