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韩司直路出延陵
作者: 郎士元 〔唐代〕
游吴还适越,来往任风波。
复送王孙去,其如春草何。
岸明残雪在,潮满夕阳多。
季子留遗庙,停舟试一过。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送别朋友的情景。诗人说他游历吴地后又回到越地,随风而行,任凭波涛起伏。现在再送王孙离去,像春草一样渺小而无奈。河岸上残雪依旧明亮,潮水在夕阳的映照下变得更加丰盈。季子(季札)留下的庙宇依旧在,诗人停舟时尝试过一下。
注释:
- 游吴:指游历吴国,吴国在古代为江南地区的一部分。
- 适越:指回到越国,越国与吴国相邻。
- 王孙:指贵族子弟,这里特指诗人的朋友。
- 春草:比喻春天的草,象征生命的脆弱与无常。
- 岸明残雪:指河岸上残留的雪,象征季节的交替。
- 季子:指季札,春秋时期的名士,以礼贤下士著称,后世为其立庙。
- 停舟:诗人停下船,强调离别时的情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郎士元,唐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诗歌多以送别、咏怀为主题,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朋友即将远行之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不舍与祝福。正值春季,诗人利用春草与残雪的意象,渲染出离别的伤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细腻的情感,描绘了送别的场景。开头两句“游吴还适越,来往任风波”,言简意赅地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旅途的理解与陪伴,似乎暗示着人生的旅途充满了波折与变幻。接下来的“复送王孙去,其如春草何”,将友人的离去与春草的脆弱相类比,表现出离别的无奈与感伤。诗中的自然景象,如“岸明残雪在,潮满夕阳多”,不仅描绘了优美的景色,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夕阳的余晖映照着离别的时刻,令人倍感惆怅。最后一句“季子留遗庙,停舟试一过”则隐含了对历史的追思,季子留下的庙宇提醒我们珍惜当下,铭记历史。这首诗运用了丰富的意象与优美的语言,展现出深厚的人文情怀和对友人的深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游吴还适越:表达了诗人游历后的归来,暗示着旅途的无常与变化。
- 来往任风波:形象地描绘了人生的起伏,任由外界影响。
- 复送王孙去,其如春草何:将朋友的离去比作春草,表达了脆弱与无奈。
- 岸明残雪在,潮满夕阳多:通过自然景物,传达出对时间流逝与离别的感慨。
- 季子留遗庙,停舟试一过:最后一句引入历史人物,强调珍惜当下的意义。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春草”比喻离别的脆弱。
- 对仗:诗句之间的对称和节奏感增强了诗的韵律。
- 意象:通过雪、水、夕阳等自然意象,丰富了情感的层次。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送别的场景,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与人生的感慨,展现了人与自然、历史之间的深刻联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吴与越:象征着南方的文化与历史。
- 春草:象征着生命的脆弱与短暂。
- 残雪与夕阳: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离别的愁绪。
- 季子庙:象征着历史与记忆的延续。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的“王孙”指的是: A. 诗人的朋友
B. 诗人的家人
C. 诗人的敌人 -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岸明残雪在,潮满夕阳多”,展示了_____的自然景象。
-
判断题:这首诗的主题主要是对历史的追思。(对/错)
答案:
- A
- 离别
- 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别》 王维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诗词对比:
- 王维的《送别》同样表达了送别的情感,但更侧重于自然景致的描绘与哲理的思考。
- 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则更强调友谊的深厚与离开的无奈,情感更为激烈。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歌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