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哭秘书包大监
哲人卧病日,贱子泣玉年。
常恐宝镜破,明月难再圆。
文字未改素,声容忽归玄。
始知知音稀,千载一绝弦。
旧馆有遗琴,清风那复传。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已故友人的深切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中的“哲人”指的是包大监,他因病卧床,作者感到无比悲痛,仿佛是贱子在为珍贵的友谊流泪。常常担心那面宝镜会破碎,明月再也无法圆满。文字虽然没有改变,声容却已归于玄妙。此时才明白知音的稀缺,千年间只有一根绝弦。旧居中还有那把遗留的琴,清风再也无法传来那昔日的乐声。
注释:
- 哲人:指包大监,意指有智慧的人。
- 贱子:指作者自己,带有自谦之意。
- 宝镜:象征美好事物的破碎。
- 明月:象征团圆与美好。
- 素:原本,未改变的。
- 玄:深奥,难以捉摸的状态。
- 知音:志同道合的朋友。
- 旧馆:指曾与包大监共度时光的地方。
- 清风:象征往日的美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孟郊(751年-814年),字东野,号奉先,唐代诗人,以其诗歌情感真挚、语言质朴而著称。孟郊的生活颠沛流离,经历了许多磨难,但在诗歌中展现了对社会的深刻反思和对人性的敏锐观察。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孟郊在得知包大监去世后写的,表达了他对友人的哀悼和对人生易逝的感慨。包大监是孟郊的知音,两人志趣相投,彼此欣赏。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深切的情感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开篇即以“哲人卧病日”切入,表现了包大监的病重,引起读者的关注。接着“贱子泣玉年”中的“贱子”自谦地提及自己,显得更加感人,流露出对友谊的珍惜和对包大监的哀痛。诗中以“宝镜”和“明月”作为象征,表达了对美好事物消逝的忧虑和对团圆的渴望,展现了诗人在面对生死时的无奈与感伤。
接下来的“文字未改素”则显示了即使物质不变,人心却已不同,令人感受到时间的无情。最后两句“始知知音稀,千载一绝弦”更是点明了友谊的珍贵与稀缺,令人对人生的孤独感到共鸣。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兼具哲理和抒情,充分展现了孟郊的诗歌艺术。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哲人卧病日”:指包大监因病而卧床,表现出病重的状态。
- “贱子泣玉年”:自谦为“贱子”,表达对友谊的珍重,流泪的情感如同珍贵的玉石般动人。
- “常恐宝镜破”:对美好事物破灭的忧虑。
- “明月难再圆”:象征团圆的难以实现,表达对失去的惋惜。
- “文字未改素”:文字未变,但心境已然不同。
- “声容忽归玄”:友人的声音和容颜已如深奥的玄妙,难以再见。
- “始知知音稀”:这时才意识到知音的稀少。
- “千载一绝弦”:千年之中,只有一根绝弦,象征友谊的珍贵。
- “旧馆有遗琴”:旧居中只剩下遗弃的琴。
- “清风那复传”:清风再也无法传递往日的乐声,表现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友谊比作宝镜和明月,强调其珍贵与脆弱。
- 拟人:将清风赋予传递声音的能力,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 对仗:如“声容”“明月”,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包大监的怀念,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美好回忆的怀念。主题思想在于令人思考人际关系的珍贵与时间的流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哲人:象征智慧与深邃。
- 宝镜:象征美好与珍贵,易碎。
- 明月:象征团圆与美好时光。
- 遗琴:象征往日的回忆与美好。
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诗的内涵,也使得读者在阅读时能够感受到诗人深厚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贱子”指代谁? A. 包大监
B. 孟郊
C. 诗歌中的人物
D. 不确定 -
诗中“常恐宝镜破”意味着什么? A. 对友谊的珍视
B. 对美好事物失去的恐惧
C. 对未来的期待
D. 对生活的无奈 -
诗中提到的“知音”指的是? A. 对音乐的理解
B. 志同道合的朋友
C. 家人
D. 老师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的《琵琶行》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 孟郊《哭秘书包大监》 vs 白居易《琵琶行》:两首诗都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与对友谊的珍视,孟郊更注重在于对友人的哀悼,而白居易则通过音乐的形式来传达情感。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唐诗鉴赏辞典》
以上内容涵盖了对《哭秘书包大监》的全面解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