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长安携手日,去住各踟蹰。
念子胸怀阔,如予生计疏。
不知山县里,风物竟何如。
但愿少人事,还能读我书。
白话文翻译:
在长安的日子里,我们曾携手共度,然而如今各自分离。
我思念你的胸怀宽广,就如我对生计的忧虑那样深远。
不知在那山乡之中,风景和人事又是如何呢?
只愿能少一些世俗的纷扰,仍然可以静心读书。
注释:
- 长安:古都,今西安,是明代的政治中心,象征繁华与繁忙。
- 携手:意为一起共度时光。
- 踟蹰:犹豫不决,徘徊的样子。
- 胸怀阔:形容人心胸宽广。
- 生计:生活的来源与方式。
- 山乡:指乡村,通常与自然景色相连。
- 风物:风景和物产。
- 少人事:指减少世俗的烦恼和琐事。
典故解析:
本诗并没有直接引用古代典故,但“长安”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名,常常出现在古诗词中,象征着繁华与思念。诗中表达的对朋友的思念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许多古典诗词中对友情与隐逸生活的描绘相呼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流芳(约1560-1620),明代诗人,字梦阮,号谷林,陕西人。他在诗歌上受王维、李白影响,风格独特,尤其擅长山水田园诗。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明代,李流芳在生活中经历了许多波折,常常思念远方的朋友沈无回。诗中所表现的情感,反映了当时文人对友谊的珍视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展现了李流芳对友谊的深切思念以及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开头两句描绘了长安的繁华和自身的无奈,表现了作者对曾经携手共度时光的怀念。接下来的句子则通过“胸怀阔”来强调沈无回的博大胸襟,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自身生计的忧虑。这种对比进一步深化了诗中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诗的后两句则表现了对乡间生活的向往,作者对于“山乡”的风物充满好奇,同时也希望能减少世俗的纷扰,专心于读书。这一愿望不仅反映了个人追求的理想,也隐含了对社会浮躁风气的批判。总体而言,该诗以简练的语言,深刻而细腻地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和对理想生活的渴望,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矛盾。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长安携手日:回忆与朋友在繁华长安共度的日子,充满温情。
- 去住各踟蹰:然而各自分离,心中有无奈。
- 念子胸怀阔:思念朋友,称赞其博大情怀。
- 如予生计疏:表达自己对生活生计的忧虑,形成对比。
- 不知山县里:对乡村的风光与人事充满好奇。
- 风物竟何如:想知道山乡的景致。
- 但愿少人事:希望社会的繁杂能少一些。
- 还能够读我书:想要静心于学问,享受宁静。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对友人的思念比作对生活的沉重感。
- 对仗:诗中各句在结构上有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
主题思想:诗歌表现了对友谊的深切怀念以及对宁静、理想生活的渴望,反映了作者内心的矛盾与追求。
意象分析:
- 长安:象征繁华与喧嚣,反映现实生活的复杂。
- 山乡:代表理想中的宁静与自然,表达对简朴生活的向往。
- 书:象征知识与内心的宁静,表现出诗人的精神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长安”象征什么? A. 宁静
B. 繁华
C. 乡村
D. 夕阳 -
“念子胸怀阔”中的“子”指的是谁? A. 诗人自己
B. 朋友
C. 兄弟
D. 同事 -
诗人希望减少什么? A. 读书时间
B. 世俗烦恼
C. 旅行
D. 朋友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送别》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李白的《静夜思》:两者都表达了对故乡或友人的思念,但《静夜思》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孤独,而《西湖寄沈无回于黄岩 其二》则强调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李流芳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
- 《唐诗宋词元曲选》
以上内容为《西湖寄沈无回于黄岩 其二》的详细解读与分析,希望能够帮助您更深入地理解这首诗的情感与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