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宋之问》
时间: 2025-01-14 15:06:4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时既暮兮节欲春,山林寂兮怀幽人。
登奇峰兮望白云,怅缅邈兮象欲纷。
白云悠悠去不返,寒风飕飕吹日晚。
不见其人谁与言,归坐弹琴思逾远。
白话文翻译
时光已晚,季节即将迎来春天,山林寂静,我怀念着隐居的友人。
登上奇峰,眺望白云,心中怅惘,思绪纷乱。
白云悠悠地离去,不再返回,寒风呼啸,吹得日暮时分更加寒冷。
看不见那人,我与谁交谈呢?回到屋中,弹琴,思念愈发遥远。
注释
- 时既暮兮节欲春:时既暮,指时间已晚;节欲春,指季节即将迎来春天。
- 山林寂兮怀幽人:山林寂,形容山林的寂静;怀幽人,怀念隐居的友人。
- 登奇峰兮望白云:奇峰,指险峻的山峰;白云,象征着飘渺和自由。
- 怅缅邈兮象欲纷:怅缅邈,形容思绪遥远而怅惘;象欲纷,指思绪纷乱。
- 白云悠悠去不返:悠悠,形容白云飘动的样子;去不返,指白云离去不再返回。
- 寒风飕飕吹日晚:飕飕,形容寒风的声音;吹日晚,指寒风吹得日暮时分更加寒冷。
- 不见其人谁与言:其人,指所怀念的友人;谁与言,指无人可以交谈。
- 归坐弹琴思逾远:归坐,回到屋中坐下;弹琴,指弹奏乐器;思逾远,指思念愈发遥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司马承祯(约647-735),唐代著名道士、诗人,字子微,号白云子,擅长诗词,其作品多表现道教思想和隐逸生活。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司马承祯对友人宋之问的答诗,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友人的思念。诗中通过对山林、白云、寒风的描绘,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向往自然的意境。
诗歌鉴赏
司马承祯的《答宋之问》以其深邃的意境和超脱的情感,展现了唐代道士诗人的独特风采。诗中“时既暮兮节欲春”一句,既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又暗示了春天的到来,为全诗定下了基调。随后的“山林寂兮怀幽人”则进一步以山林的寂静来衬托对友人的深切怀念。
“登奇峰兮望白云”一句,通过登高望远的动作,展现了诗人超脱尘世的向往,而“白云悠悠去不返”则以白云的飘渺不定,象征了人生的无常和诗人对自由的渴望。最后两句“不见其人谁与言,归坐弹琴思逾远”则通过对友人的思念和弹琴的动作,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深远的思绪。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时既暮兮节欲春: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替,为全诗营造了一种时光荏苒的氛围。
- 山林寂兮怀幽人:通过山林的寂静来衬托对友人的深切怀念,营造了一种孤寂的氛围。
- 登奇峰兮望白云:通过登高望远的动作,展现了诗人超脱尘世的向往。
- 怅缅邈兮象欲纷:表达了诗人思绪的纷乱和怅惘,为全诗增添了一种深邃的情感。
- 白云悠悠去不返:以白云的飘渺不定,象征了人生的无常和诗人对自由的渴望。
- 寒风飕飕吹日晚:通过对寒风的描绘,营造了一种寒冷的氛围,增强了全诗的孤寂感。
- 不见其人谁与言: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无人可以交谈的苦闷。
- 归坐弹琴思逾远:通过对弹琴的动作,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深切思念和遥远思绪。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白云悠悠去不返”中的白云比喻人生的无常和自由。
- 拟人:如“寒风飕飕吹日晚”中的寒风被赋予了人的动作,增强了诗的生动感。
- 对仗:如“时既暮兮节欲春”与“山林寂兮怀幽人”中的对仗,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对山林、白云、寒风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展现了诗人超脱尘世、向往自然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林:象征着寂静和隐逸。
- 白云:象征着飘渺和自由。
- 寒风:象征着寒冷和孤寂。
- 弹琴:象征着内心的深切思念和遥远思绪。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白云悠悠去不返”中的“白云”象征着什么? A. 人生的无常和自由 B. 春天的到来 C. 友人的离去 D. 山林的寂静
-
诗中“归坐弹琴思逾远”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对友人的深切思念 B. 对春天的期待 C. 对山林的喜爱 D. 对寒风的恐惧
-
诗中“山林寂兮怀幽人”中的“幽人”指的是什么? A. 隐居的友人 B. 山林中的动物 C. 春天的花朵 D. 白云的飘动
答案:
- A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喜爱。
- 李白的《静夜思》: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对故乡的怀念。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与司马承祯的《答宋之问》:两者都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王维的诗更多地展现了自然的美丽和宁静,而司马承祯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内心的孤寂和深切思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司马承祯的全部诗作,是研究唐代诗歌的重要参考书。
- 《唐代诗人传略》:详细介绍了司马承祯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有助于深入理解其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