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六日夜》

时间: 2025-01-19 12:23:47

蕴隆岂不坏,凉气亦徐还。

独立清夜半,疏星苍桧间。

晦明莽相代,天地本长闲。

四顾何寥落,微风时动关。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六月六日夜
陈与义 〔宋代〕

蕴隆岂不坏,凉气亦徐还。
独立清夜半,疏星苍桧间。
晦明莽相代,天地本长闲。
四顾何寥落,微风时动关。

白话文翻译:

这夜空中蕴含着丰富的气息,凉爽的空气也渐渐回归。我独自立于这清凉的半夜,稀疏的星星在苍翠的柏树间闪烁。明暗交替,仿佛在无尽的时光中相互替代,天地之间本是悠闲自得的。四周何其寥落,只有微风偶尔吹动关窗。

注释:

  • 蕴隆:蕴藏的气息,意指夜晚的宁静和深邃。
  • 徐还:缓缓地回归,形容凉气逐渐回到夜晚。
  • 独立:独自站立,突出诗人的孤独感。
  • 疏星:稀疏的星星,营造出宁静的夜空。
  • 苍桧:苍翠的柏树,象征自然和安宁。
  • 晦明:明亮与昏暗的交替。
  • 莽相代:茫茫的时光交替,表示时间的流逝。
  • 四顾:环顾四周。
  • 寥落:空旷而稀少,表达孤独的感觉。
  • 微风:轻微的风,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典故解析:

此诗并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诗中的“凉气”、“疏星”和“苍桧”等描写都可以联系到古代文人对自然的崇敬以及对孤独夜晚的沉思,符合宋代士人的审美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与义,字士举,号寄庵,宋代诗人,擅长诗词,风格多样,擅于描写自然景象及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六月夜晚,时间背景使得诗人感受到自然的独特魅力,同时也隐含着个人的孤独与思考。

诗歌鉴赏:

《六月六日夜》是一首描写夜晚自然景象的诗作,带有浓厚的个人情感。诗人通过描绘夜空的凉爽、稀疏的星星和苍翠的柏树,展现了一个宁静而又深邃的夜晚。诗中有一种淡淡的孤独感,独自立于清夜之中,周围的寥落与微风的轻拂,使得诗人内心的思绪愈加沉静。整首诗通过“晦明莽相代”展现了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变化,表现出一种对生命本质的思考。诗人用简单而清晰的语言,传达出他对夜晚的感悟,反映了宋代文人对自然的敏感与对孤独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联通过“蕴隆岂不坏,凉气亦徐还”表达夜晚的气息和凉意。
    • 第二联“独立清夜半,疏星苍桧间”描绘了诗人孤独的身影与星空的宁静。
    • 第三联“晦明莽相代,天地本长闲”则反映了时间的流转和天地的悠闲。
    • 第四联“四顾何寥落,微风时动关”则表达了诗人对周围空旷的感受与微风带来的轻柔。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蕴隆岂不坏,凉气亦徐还”形成对仗,使诗句更具韵律感。
    • 意象:夜空、星星、柏树等意象交织,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 主题思想:整首诗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孤独的思考,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悠闲。

意象分析:

  • 凉气:象征夜晚的清凉和宁静,给人以安慰。
  • 疏星:代表夜空的稀疏与清澈,寓意孤独与思索。
  • 苍桧:象征自然的坚韧与长存,给予人一种归属感。
  • 微风:象征轻柔与静谧,带来宁静的氛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蕴隆”指的是什么? A. 生命
    B. 夜晚的气息
    C. 太阳

  2. 诗人在夜晚的感受是? A. 喧闹
    B. 寂静与孤独
    C. 欢乐

  3. “四顾何寥落”表达了什么情感? A. 热闹
    B. 失落与孤独
    C. 兴奋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静夜思》
  • 陶渊明《归园田居》

诗词对比

  • 比较陈与义与李白的夜景诗,两者均描绘了夜的宁静,但陈与义的诗更多体现了内心的孤独。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陈与义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