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雨寄北》

时间: 2024-12-31 01:04:18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白话文翻译:

你问我何时归来,我也不知道具体的时间。巴山的夜雨使秋天的池塘水位上涨。什么时候我们能一起在西窗下剪烛光,聊聊巴山的夜雨呢?

注释:

  • :你,指代对方。
  • 归期:回来的日期。
  • 未有期:没有确定的时间。
  • 巴山:指巴蜀地区的山,位于今四川。
  • 夜雨:夜间的雨,营造了诗的氛围。
  • :水位上升。
  • 秋池:秋天的池塘,暗示季节的变化。
  • 西窗烛:指西窗旁边的烛光,象征温馨的团聚时光。

典故解析:

"巴山夜雨"是李商隐常用的意象,体现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与无奈。巴山多雨,尤其是秋季,象征着忧愁与思念的情感。西窗烛则常在古诗中出现,代表着温馨的家庭氛围和团圆的渴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商隐(812年-858年),字义山,号玉谿生,唐代诗人,以其深邃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著称。他的诗歌常常充满了隐喻和复杂的感情。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诗人被贬到成都时期,表达了他对远方友人的思念和对归乡的渴望。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中夜雨的意象更显得愁苦而深沉。

诗歌鉴赏:

《夜雨寄北》是李商隐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整首诗在一个平淡的叙述中蕴含着深厚的情感。开头两句以问句的形式引入,直接表达了对归期的无奈,反映出诗人对友人或爱人的思念之情。接着"巴山夜雨涨秋池"的描写,运用自然景象传达出内心的忧伤与孤寂,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最后两句则是对未来重聚的期待,"何当共剪西窗烛"中,剪烛的动作象征着亲密的交流与温馨的回忆,表现了诗人对团聚的渴望。整首诗在自然景象与人类情感的交融中,展现了李商隐独特的艺术风格,既有高度的审美价值,又充满了人情味,读来令人感同身受。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君问归期未有期:你问我何时回去,但我仍未能确定时间,表现了对归乡的渴望与无奈。
    • 巴山夜雨涨秋池:巴山的夜雨使秋季的池塘水位上升,描绘出一种阴郁的景象,象征着诗人的郁郁寡欢。
    • 何当共剪西窗烛:希望有一天能与你在西窗下共同剪烛,体现出对团聚的渴望。
    • 却话巴山夜雨时:想要在温暖的环境中,重温往日的情景,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 修辞手法

    • 对仗:首句与次句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通过“夜雨”、“西窗烛”等意象,传达出思乡与团聚的情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表现了对友人或爱人的思念,展现了孤独与渴望团聚的情感。

意象分析:

  • 夜雨:象征着忧愁与思念,营造出一种孤独的氛围。
  • 巴山:代表故乡,承载着诗人对故土的情感。
  • 西窗烛:象征温暖与团聚,表达了对未来的期盼。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欢愉
    • B. 思念
    • C. 愤怒
  2. “巴山夜雨”中的“夜雨”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幸福
    • B. 忧愁
    • C. 喜悦
  3. 诗中的“西窗烛”意象代表什么?

    • A. 团聚与温馨
    • B. 斗争与冲突
    • C. 旅行与冒险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的《琵琶行》

诗词对比

  • 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都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但李商隐更加强调了情感的细腻与内心的孤独,而杜甫则更多地反映社会动荡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李商隐诗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