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踏枝八首 其七 和忍寒用阳春韵》

时间: 2025-01-04 11:14:59

扑簌残英千万片,乱点沦漪,滟滟回文转。

莫向东皇悲聚散,飘蓬断梗知何限。

帘角风回频拂面,缥缈轻寒,酿就春深浅。

燕懒莺娇都不见,夕阳红过栏干遍。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扑簌残英千万片,乱点沦漪,滟滟回文转。
莫向东皇悲聚散,飘蓬断梗知何限。
帘角风回频拂面,缥缈轻寒,酿就春深浅。
燕懒莺娇都不见,夕阳红过栏干遍。


白话文翻译

满地飘落的花瓣如雨点般纷飞,湖面上荡起涟漪,仿佛在回旋反射着春日的光辉。不要对着东皇(春天的象征)感叹生离死别,随风飘荡的蓬草,让我们无从知晓它的归处。窗帘的边角,风频繁地拂面而来,轻寒缥缈,酿造出春日的深浅变化。燕子懒散,黄莺娇媚的身影都不见了,夕阳的余晖洒满了栏杆的每一个角落。


注释

  • 扑簌:形容花瓣纷纷落下的样子。
  • 残英:指已经凋落的花瓣。
  • 东皇:指春天的主宰,寓意春日的变迁。
  • 飘蓬:形容随风飘荡的蓬草。
  • 缥缈:形容轻盈、虚幻的样子。

典故解析

“东皇”在古代诗词中常用来指代春天,象征着生机与变迁。此诗中表达了对春天的感慨,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丁宁,近代诗人,风格多样,擅长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自然和人情,作品常流露出淡淡的忧伤与哲理。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春季,正是花开花落之际,诗人借景抒情,表达对春天短暂美好与生命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本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景象,感叹花瓣的飞落和春日的短暂。开头两句通过“扑簌残英”与“乱点沦漪”展现了春日的美丽与脆弱,似乎在告诫读者美好的事物往往是短暂的。这种对比引发了诗人对生命与时间流逝的思考。

接着,诗人以“莫向东皇悲聚散”来劝诫自己与读者不要对春天的聚散感到悲伤,反而应当接受生命的轮回和变化。此句表现出一种哲学的理智与从容,体现了对自然法则的尊重。

“帘角风回频拂面,缥缈轻寒”则将读者的视线引向窗外的自然景象,诗人通过生动的描写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然而这种气息却又夹杂着一丝寒冷,暗示春天的复杂性。

最后的“燕懒莺娇都不见,夕阳红过栏干遍”则营造了一个略显孤寂的氛围,生动描绘了春天的黄昏时分,似乎暗示着春天即将结束,生命中的美好总是短暂而易逝。

整首诗运用丰富的意象与细腻的情感共鸣,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慨与对自然的热爱,读来令人回味无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扑簌残英千万片:细致描绘花瓣的纷飞,营造出春色的凋零。
  2. 乱点沦漪,滟滟回文转:水面涟漪的景象与花瓣相互映衬,展现自然的和谐美。
  3. 莫向东皇悲聚散:劝诫自己不要对春天的变化感到悲伤。
  4. 飘蓬断梗知何限:表达对生命漂泊无定的感慨。
  5. 帘角风回频拂面:描绘春风轻拂的情景,增添春的气息。
  6. 缥缈轻寒,酿就春深浅:轻寒使春天的感觉变得复杂,暗示春天的变化。
  7. 燕懒莺娇都不见:春天的生灵似乎都不再活跃,增添了孤寂感。
  8. 夕阳红过栏干遍:夕阳的余晖映照着一切,暗示春天的即将结束。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扑簌残英”比喻花瓣的落下。
  • 拟人:如“燕懒莺娇”赋予鸟类情感。
  • 对仗:整首诗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春天的描写,表达了对生命短暂与自然变迁的深刻思考,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慨与对时光流逝的敏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残英:象征青春与美好事物的逝去。
  • 沦漪:象征生命的波动与变化。
  • 飘蓬:象征漂泊与无定。
  • 夕阳:象征生命的终结与时间的流逝。

这些意象共同构建了诗歌的情感基调,体现了对生命的哲理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扑簌残英”中的“残英”指的是什么? A. 花瓣
    B. 叶子
    C. 果实

  2. 诗中提到的“东皇”象征着什么? A. 夏天
    B. 春天
    C. 秋天

  3. 诗中“夕阳红过栏干遍”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期待
    B. 孤寂与流逝
    C. 喜悦

答案

  1. A. 花瓣
  2. B. 春天
  3. B. 孤寂与流逝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丁宁的《鹊踏枝八首 其七》与李清照的《如梦令》都探讨了春天的主题,但丁宁更侧重对生命无常的感慨,而李清照则表现出更多对爱情与时光的感慨。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情感深度与艺术特色。


参考资料

  • 《近现代诗人作品选》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诗词的魅力与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