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菊对芙蓉 蒲衣纳姬,赠之》
时间: 2025-01-01 15:43:2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金菊对芙蓉 蒲衣纳姬,赠之
桃叶蠲愁,柳枝销恨,不须萱树兰房。
正桐初乳子,蕉早甜娘。
椰中更有同心物,尽纤手,日日持浆。
休穿玉指,未缝狄布,先绣琴囊。
怜惜小小娥光,且缓教顾兔,在月中央。
但眉描五岳,衣渲三湘。
青丝角髻捐巾粉,待入山同扫丹床。
休师素女,令伊情好,长似探汤。
白话文翻译
桃叶可以驱散愁苦,柳枝能够消解心中的恨意,根本不需要萱草和兰房。正值初秋,桐树上结出的果实像初乳般清甜,蕉树上的果实早已成熟,像母亲的甜蜜。椰子中更有同心的物件,细腻的手,每天都在持浆。不要再穿着华丽的玉指,未缝制的狄布,先绣好琴囊。怜惜那微弱的光线,且慢慢教她顾及月兔,正处于明月的中央。只需用眉毛描绘五岳的壮丽,衣袂间渲染三湘的风情。青丝的发髻不再用巾帕遮掩,待入山中共同扫除丹床。不要去向素女求教,让她的情感如同探汤一般温暖。
注释
- 桃叶蠲愁:桃叶有驱散忧愁的象征意义。
- 柳枝销恨:柳枝象征柔情,能够消解仇恨。
- 桐初乳:桐树果实的甜美,暗喻初生的希望。
- 蕉早甜娘:蕉树成熟的果实,象征母亲的关怀。
- 同心物:指的是有共同心愿的事物。
- 琴囊:曲调的象征,表示情感的寄托。
- 小小娥光:象征微弱的光辉,可能暗指女子的柔美。
- 五岳、三湘:五岳代表中国的名山,三湘则指湘江及其流域,象征广阔的自然美。
- 丹床:道教用语,象征修行与理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屈大均(1569-1644),明代诗人、文学家,号伯昱,晚号清心。屈大均的诗风清新脱俗,以描绘自然风光和人情世态著称。他的诗歌常常蕴含哲理,情感细腻。
创作背景
《金菊对芙蓉》写于明末动荡时期,作者以优美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向往,寄托了对爱情和生活的理解。
诗歌鉴赏
《金菊对芙蓉》是一首描绘情感与自然的诗作,诗中通过桃叶、柳枝、桐树和蕉树等意象,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开篇以“桃叶蠲愁,柳枝销恨”点明主题,表明自然界的事物能够影响人的情感,展现出一种和谐美好的世界观。接着通过对初秋果实的描绘,传达了生命的甜美与希望。诗中多处运用对仗工整的手法,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尤其是“青丝角髻捐巾粉,待入山同扫丹床”一句,展示了女性的柔美与纯净,暗示着对生活理想的追求。整首诗在层层递进中,传达出对爱情的期待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索,是一首富有情感和内涵的优秀作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桃叶蠲愁:桃叶象征着能够驱散愁苦,带有一种清新脱俗的气息。
- 柳枝销恨:柳枝柔软而富有生机,表示能够消解心中的仇恨。
- 不须萱树兰房:不必依赖传统的解愁之法,强调自我调节心情的能力。
- 正桐初乳子,蕉早甜娘:寓意新生与甜美,暗示家庭的温暖与希望。
- 椰中更有同心物:象征着心心相印的美好情感。
- 尽纤手,日日持浆:细腻的手传达着对生活的热爱与细心。
- 休穿玉指,未缝狄布:劝不要过于追求外在的华丽,反而是内在的情感更为重要。
- 先绣琴囊:象征着情感的寄托与表达。
- 怜惜小小娥光:珍惜生命中微小而美好的光辉。
- 且缓教顾兔,在月中央:在月光下悠闲地照顾一切,体现出一种宁静的生活态度。
- 但眉描五岳,衣渲三湘:描绘出自然的雄伟与女性的柔美。
- 青丝角髻捐巾粉:暗示自然与真实的美,去掉外在的粉饰。
- 待入山同扫丹床:追求理想的境界,展现出对心灵升华的渴望。
- 休师素女,令伊情好,长似探汤:表达对纯真情感的期望。
修辞手法
- 对仗工整:诗中多处对仗,增强了音韵美。
- 隐喻:通过自然物象传达情感与哲理,如“桃叶”、“柳枝”等。
- 拟人:赋予自然界的物象以情感,展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情感的追求以及对理想境界的向往。通过自然的描绘,表达了对爱情的珍视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桃叶:象征驱散忧愁的力量。
- 柳枝:代表柔情和爱的消解。
- 桐果与蕉果:寓意新生与希望。
- 琴囊:象征情感的寄托。
- 青丝角髻:代表自然与真实的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桃叶有什么象征意义?
- A. 驱散忧愁
- B. 消解仇恨
- C. 代表离别
-
诗中提到的“青丝角髻”象征什么?
- A. 外在华丽
- B. 自然真实的美
- C. 传统习俗
-
整首诗表达了对什么的向往?
- A. 财富
- B. 爱情与理想
- C. 荣誉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屈大均与李白:两者都擅长描绘自然,但屈的作品更注重情感的细腻,而李白则更加豪放。
- 屈大均与杜甫:屈的诗歌中充满了个人情感的寄托,而杜甫则更多关注社会现实与历史沧桑。
参考资料
- 《明清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指南》
- 《屈大均评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