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令》

时间: 2025-01-04 12:45:07

楚俗至今朝。

服艾盈腰。

喧江铙鼓节兰桡。

士女踏歌巫觋舞,鱼腹魂招。

去古既云遥。

谗毁言消。

修名立与日昭昭。

免向重华敷衽跪,来直皋陶。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浪淘沙令
作者: 姚燧 〔元代〕

楚俗至今朝。服艾盈腰。
喧江铙鼓节兰桡。
士女踏歌巫觋舞,
鱼腹魂招。
去古既云遥。
谗毁言消。
修名立与日昭昭。
免向重华敷衽跪,
来直皋陶。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的是楚地的风俗,直到今天,依然有人腰间佩戴艾草。热闹的江边,锣鼓声响,节日的船只在水面上轻轻摇曳。士人和女子们在踏歌起舞,巫师在招唤鱼腹中的灵魂。古老的事情已经远去,谣言和毁谤也都消散。我的名声和地位正随着日月的流逝而愈加显赫。为了不再像重华那样屈膝朝拜,我要像皋陶那样直立于此。

注释:

  • 楚俗:指楚地的风俗,楚国位于今湖北一带,以其文化、习俗著称。
  • 服艾:佩戴艾草,古代民间习俗,认为能辟邪。
  • 铙鼓:一种打击乐器,通常用于庆祝节日或仪式。
  • 踏歌:一种民间舞蹈,伴随歌唱。
  • 巫觋舞:指巫师跳的舞,通常与祭祀有关。
  • 鱼腹魂:民间传说中,鱼肚子里藏有灵魂,巫师通过舞蹈招唤鬼魂。
  • 重华:传说中的贤人,因谗毁而不得志。
  • 皋陶:古代贤明的法官,象征公正和威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姚燧,元代诗人,生于南宋末年,卒年不详,擅长诗文,尤其以词闻名。他的作品多描绘民俗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时期,诗人通过描绘楚地的风俗,表现对传统文化的珍视,以及对名声与地位的追求。

诗歌鉴赏:

《浪淘沙令》以楚地的风俗为背景,生动地描绘了当地人们的生活场景和文化习俗。开篇提到的“楚俗至今朝”,便引入了楚地独特的文化氛围,艾草的佩戴不仅是民间的习俗,更蕴含了对健康与安宁的期盼。紧接着,“喧江铙鼓节兰桡”,展现了节日的热闹场景,锣鼓声和船只的摇曳交织出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诗中描述的“士女踏歌巫觋舞”,表现了楚地人民的热情与活力,民间舞蹈和巫觋的祭祀活动更是反映了人们对自然与神灵的敬畏。而“鱼腹魂招”则引入了神秘的文化元素,表现了古代人们对灵魂和超自然力量的思考。

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提到“去古既云遥,谗毁言消”,表达了对历史的反思与对名声的渴望。他希望自己的名声能够如日中天,不再像重华那样屈身于谗言之下,而是像皋陶那样,立足于公正与威望之上。整首诗通过对民俗的细腻描绘,反映了诗人对于传统文化的珍视和对于名声地位的渴求,展现了深厚的文化自信。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楚俗至今朝:强调楚地风俗的延续性。
    • 服艾盈腰:表明人们依然保持传统习俗。
    • 喧江铙鼓节兰桡:描绘节日的热闹气氛。
    • 士女踏歌巫觋舞:展现人们的欢庆与参与。
    • 鱼腹魂招:引入了巫术和神秘的文化背景。
    • 去古既云遥:对过去的反思,带有一丝惆怅。
    • 谗毁言消:谗言已无,心安理得。
    • 修名立与日昭昭:名声与地位逐渐明朗。
    • 免向重华敷衽跪:不愿屈从于谗言。
    • 来直皋陶:渴望成为公正的象征。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士女踏歌巫觋舞”与“鱼腹魂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与呼应。
    • 比喻:通过“鱼腹魂招”来表现对灵魂和神秘力量的向往。
  • 主题思想:诗歌表现了对传统文化的珍视,同时表达了对名声与地位的渴望,体现了个人与社会的紧密联系。

意象分析:

  • 艾草:象征着辟邪与健康,反映了古代人对自然的敬畏。
  • 铙鼓:象征节日的欢乐与热闹,表现了民众的生活气息。
  • 巫觋:代表古代宗教文化,体现了人们对超自然的信仰。
  • 鱼腹:象征灵魂与神秘,反映了古人对生死的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浪淘沙令》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杜甫
    • C. 姚燧
    • D.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的“鱼腹魂招”是指什么?

    • A. 招唤灵魂
    • B. 鱼的祭祀
    • C. 水中的幽灵
    • D. 舞蹈的表演
  3. “服艾盈腰”表达了什么?

    • A. 佩戴艾草的习俗
    • B. 对健康的渴望
    • C. 对传统的尊重
    • D. 以上都是

答案

  1. C
  2. A
  3.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津》:同样描绘民俗与自然的结合。
  • 《江城子·密州出猎》:展现了个人理想与社会的互动。

诗词对比

  • 姚燧的《浪淘沙令》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皆体现了对生活的热爱,但姚燧更关注于民俗文化,而李清照则侧重个人情感的抒发。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民俗文化研究》
  • 《元代文学概论》

这些参考资料将有助于深入理解姚燧及其作品的文化背景和文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