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

时间: 2025-01-01 17:47:27

十二碧阑斜。

六扇红纱。

隔窗曾记唾余霞。

昨夜东风吹淡了,一树梨花。

春梦剩些些。

那角帘遮。

小桃开落谢娘家。

溜却玉钗浑不管,爱亸双鸦。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浪淘沙
程颂万 〔清代〕

十二碧阑斜。六扇红纱。
隔窗曾记唾余霞。
昨夜东风吹淡了,一树梨花。
春梦剩些些。那角帘遮。
小桃开落谢娘家。
溜却玉钗浑不管,爱亸双鸦。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春天的景象。站在斜斜的碧栏上,看到六扇红纱窗。隔着窗户,仿佛记得那余晖的美好。昨夜的东风轻轻吹过,已经将梨树的花瓣吹淡。春梦只剩下一些些,窗帘的一角遮住了视线。小桃花在谢娘家开落了。玉钗悄然滑落,我对此毫不在意,只想和那双双的乌鸦在一起。


注释:

  • 碧阑:绿色的栏杆,形容春天的景致。
  • 红纱:红色的纱窗,象征着温柔和柔美。
  • 唾余霞:形容曾经美好的回忆,像唾沫中残留的晚霞一样。
  • 东风:春天的风,象征着温暖与生命的复苏。
  • 梨花:象征纯洁、美好,常用来表达春天的生机。
  • 春梦:春天的梦,暗示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忆。
  • 玉钗:象征着女子的美丽与装饰,滑落暗示对过去的遗忘或无所谓。

典故解析:

  • 梨花:在中国诗词中,梨花常象征着纯洁、高洁,常用来表达离别之情。
  • 东风:在古诗词中,东风常被赋予生机与希望,代表春天的到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程颂万,清代词人,生活在一个充满文人雅士的时代。他的作品多以描写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为主,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浪淘沙》创作于春季,正值万物复苏之时,诗人借助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与对过往美好回忆的追念。


诗歌鉴赏:

《浪淘沙》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美丽及其带来的情感波动。开篇的“十二碧阑斜,六扇红纱”营造出一种典雅而柔和的氛围,仿佛让人置身于一个温暖的春日午后。接着,诗人以“隔窗曾记唾余霞”引出对往昔的美好回忆,表明时间的流逝与记忆的珍贵。

“昨夜东风吹淡了,一树梨花”一句,通过自然景象的变化,传达出春天的短暂和无常,令人感到一丝惆怅。接下来的“春梦剩些些”,则揭示了对未来的渴望与无奈,表明梦境与现实的差距。最后几句中,诗人用“溜却玉钗浑不管”,表现出一种洒脱与不拘小节的态度,似乎在诉说对世俗的超然与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整首词在细腻的自然描绘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展现了春天带来的生机与人们内心的感慨,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十二碧阑斜 - 描述栏杆的颜色与形状,给人以清新感。
  2. 六扇红纱 - 细腻的窗户描写,增添了温婉的氛围。
  3. 隔窗曾记唾余霞 - 追忆过去的美好时光。
  4. 昨夜东风吹淡了,一树梨花 - 体现春风的温暖与梨花的短暂。
  5. 春梦剩些些 - 暗示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
  6. 那角帘遮 - 表现出一种遮掩,象征着心情的隐秘。
  7. 小桃开落谢娘家 - 讲述小桃花的凋谢,象征着美好瞬息即逝。
  8. 溜却玉钗浑不管,爱亸双鸦 - 表现出对世俗的超然与对自由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天的景象比作梦境。
  • 拟人:春风被赋予了情感,似乎在轻柔地改变万物。
  • 对仗:句式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对美好回忆的追忆,以及对生活的思考与洒脱态度,展现出一种淡然与超然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碧阑:象征春天的生机与美丽。
  • 红纱:代表温柔与细腻,增添了诗的柔美感。
  • 梨花:象征纯洁与短暂的美好。
  • 春梦:承载着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 玉钗:反映女性的美丽与对生活的态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东风”象征什么?

    • A. 冬天
    • B. 春天
    • C. 秋天
  2. 填空题:诗中“昨夜东风吹淡了,一树__。”

  3. 判断题:这首诗的主题是对春天的热爱与对美好回忆的追忆。(对/错)

答案:

  1. B
  2. 梨花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描绘春天的美好,但更侧重内心情感的细腻表达。
  • 苏轼《水调歌头》:虽主题不同,但同样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慨,采用了更为豪放的风格。

参考资料:

  • 《清代词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典文学名篇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