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酒后感秋》

时间: 2025-01-01 18:13:37

一曲倚铜琶。

浊酒能赊。

醉来才卷绿窗纱。

不听秋声吹落叶,忘却天涯。

琴剑负年华。

鬓影空嗟。

思量佳节近黄花。

海燕别人何处去,一样无家。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一曲倚铜琶。浊酒能赊。醉来才卷绿窗纱。不听秋声吹落叶,忘却天涯。琴剑负年华。鬓影空嗟。思量佳节近黄花。海燕别人何处去,一样无家。

白话文翻译:

一曲悠扬的铜琶伴奏,浊酒可以延续欢愉。醉酒之中才卷起绿窗的纱帘,不去听那秋风吹落的树叶,仿佛忘却了遥远的天际。琴剑都承载着光阴的流逝,鬓角的影子空自叹息。想到佳节即将来临,正值菊花盛开之际,但海燕却不知飞向何处,竟然和我一样无家可归。

注释:

  • 倚铜琶:意指靠着铜制的琶琴,象征着音乐的伴随和情感的寄托。
  • 浊酒能赊:浊酒可以使人暂时忘却烦恼,表达了酒的醉人之效。
  • 卷绿窗纱:把窗帘卷起,暗示着内心的愉悦与放松。
  • 天涯:指遥远的地方,表达对远方的思念。
  • 琴剑负年华:琴与剑是文人雅士的象征,承载了青春岁月的流逝。
  • 佳节:指重阳节,常与黄花(菊花)相联系。
  • 海燕:象征着漂泊不定,表达出无家可归的孤独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潘飞声,清代诗人,生于盛世,创作风格多样,擅长词曲,常表现个人情感与时代背景的结合。他的作品常常流露出对人生无常的感叹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秋季,正值重阳佳节前夕,诗人酒后沉浸于美妙的音乐之中,感受到浓厚的秋意与节日的临近,却又因自身的漂泊无依而感到无奈与惆怅。

诗歌鉴赏:

《浪淘沙·酒后感秋》描绘了诗人饮酒后的感慨与思绪,透过悠扬的音乐与醉酒的状态,诗人将自己与秋天的意象结合,展现出一种既享乐又惆怅的情感。诗中“醉来才卷绿窗纱”一语,生动地描绘了醉酒后轻松愉悦的状态,而“忘却天涯”则流露出对生活的随意与放纵。随着秋声的描写,诗人又回归到对人生无常的深思,尤其是“海燕别人何处去,一样无家”的句子,深刻地表现了他对孤独和漂泊的感受。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在欢愉与惆怅之间摇摆,似乎在享受当下的快乐时光的同时,又无法摆脱内心的孤独感。这种矛盾的情感使得作品更具深度,展现了清代文人对人生的独到见解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一曲倚铜琶:引入音乐,营造氛围。
  2. 浊酒能赊:酒使人忘忧,展现放纵的心态。
  3. 醉来才卷绿窗纱:醉后轻松的场景,表现享乐。
  4. 不听秋声吹落叶:对秋天景色的无视,表明内心的逃避。
  5. 忘却天涯:忘却远方的烦恼,追求当下的快乐。
  6. 琴剑负年华:象征青春的流逝,感叹光阴。
  7. 鬓影空嗟:头发斑白,空自叹息,体现对岁月的感慨。
  8. 思量佳节近黄花:接近重阳,节日的思考。
  9. 海燕别人何处去,一样无家:海燕象征流浪者,表达孤独无依的心境。

修辞手法:

  • 比喻:铜琶与浊酒的结合,象征着欢乐与孤独的交融。
  • 拟人:秋声与落叶的描写,使自然具有人情味。
  • 对仗:如“琴剑负年华,鬓影空嗟”,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慨与对孤独的思考,既有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也有对无家可归的惆怅,体现了清代文人对生活的深邃思考与情感的复杂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铜琶:象征音乐与雅趣,寄托情感。
  • 浊酒:代表放纵与遗忘,体现人对现实的逃避。
  • 秋声:自然的声音,暗示时光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黄花:重阳节的象征,表现节日的思考。
  • 海燕:象征流浪与无家,表达孤独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乐器是什么? A. 古筝
    B. 铜琶
    C. 笛子
    D. 琵琶

  2. “醉来才卷绿窗纱”意在表达什么情感? A. 忧伤
    B. 放松与愉悦
    C. 孤独
    D. 思念

  3. 诗人提到的佳节是什么节日? A. 中秋节
    B. 端午节
    C. 重阳节
    D. 春节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范仲淹《苏幕遮·怀旧》

诗词对比:

与苏轼的《水调歌头》相比,潘飞声的《浪淘沙·酒后感秋》同样表现了对人生的感慨,但更侧重于孤独与漂泊的情感,而苏轼则更多表现了对友人的思念与对生活的洒脱态度。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唐宋诗词鉴赏》
  • 《古诗词解读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