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扶筇散步碧山游,
万壑千岩爽气浮。
一个茅荠如斗大,
如何容得许多秋。
白话文翻译:
在青翠的山中,我拄着竹杖闲游,
万壑千岩间,清新的气息扑面而来。
看到一株茅荠竟有斗大,
这秋天的景色怎么能容下如此之多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扶筇:拄着竹杖,表示散步时的悠闲姿态。
- 碧山:青翠的山,描绘自然的美景。
- 万壑千岩:形容山谷和岩石众多,气势宏伟。
- 茅荠:一种植物,这里用来强调秋天的丰盈。
- 斗大:形容很大,通常指物体的大小。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到的“万壑千岩”可追溯到古代诗人对山川自然的描绘,象征着自然的壮丽与广阔。
- “茅荠”作为一种常见的植物,往往与秋天的丰收联系在一起,体现了自然与人文的结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唐寅,字伯虎,号六如居士,晚明著名的诗人、画家。他的作品多以山水、花鸟为题材,具有鲜明的个性与风格,深受后人喜爱。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明代,正值唐寅的艺术巅峰时期。诗中所描绘的自然景色,反映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向往,体现了文人雅士在闲适时光中对诗意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唐寅的《题画二首》以其清新的意境和自然的气息,展现了诗人对山水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思考。诗的开头便以“扶筇散步碧山游”引入,描绘了一幅悠然自得的山水画面,诗人似乎在青山绿水之间徜徉,享受着大自然的馈赠。接着“万壑千岩爽气浮”一句,生动地描绘了山中清新的空气和壮丽的自然景观,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然而,诗的结尾却用“一个茅荠如斗大,如何容得许多秋”来引发思考。茅荠的巨大象征着丰收和秋天的来临,诗人以此来反思自然的丰盈与个体的渺小,传达出一种对生活的感慨与哲思。诗中的意象相互呼应,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与对生活的思考,令人回味无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扶筇散步碧山游:诗人拄着竹杖,悠然自得地在青山中漫步,显示出一种闲适的生活状态。
- 万壑千岩爽气浮:描绘了山谷与岩石的壮丽景象,并传达出山中清新的空气,令人心旷神怡。
- 一个茅荠如斗大:用茅荠的大小来强调自然的丰盈,暗示着秋天的到来。
- 如何容得许多秋:表达了对秋天丰收的感慨,似乎在思考自然的丰富与人类的渺小。
修辞手法:
- 比喻:茅荠如斗大,形象地比喻出秋天的丰盈。
- 对仗:诗句中存在一定的对仗结构,如“万壑千岩”与“扶筇散步”,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意象:山、水、茅荠等意象相互交织,构成了丰富的自然画面。
主题思想: 通过描绘自然的壮丽与丰盈,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反映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命运的哲学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碧山:象征自然的美好与宁静。
- 万壑千岩:代表壮丽的自然景观,彰显大自然的力量。
- 茅荠:与丰收、秋天联系在一起,象征生命的富饶。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在山中做什么?
- A. 拄着竹杖散步
- B. 跑步
- C. 钓鱼
-
诗中提到的“茅荠”象征什么?
- A. 冬天
- B. 丰收的秋天
- C. 春天
-
诗中描绘的气息给人什么感觉?
- A. 浓烈
- B. 清新
- C. 臭气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中与幽人对酌》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 唐寅与王维的山水诗相比,唐寅更注重表现个人情感与自然的关系,而王维则更强调自然的宁静与幽远。
- 两位诗人在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时,唐寅更多地使用具体的意象,如茅荠,而王维则倾向于通过意境来营造氛围。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寅诗文集》
- 《明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代山水诗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