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慈鸟鸣鸣闹晓林,
羽毛单薄雪霜深。
世间人子非枭獍,
闻得谁无反哺心。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清晨的森林中,鸟儿鸣叫的热闹景象。尽管它们的羽毛薄弱,却依然在严寒的雪霜中生活。诗人感叹,世间的儿女并不是像猛禽那样冷酷无情,听到这些鸟儿的叫声,谁能没有一颗反哺父母的心呢?
注释:
- 慈鸟:指温和的小鸟,常用来形容鸟类在清晨欢快的鸣叫。
- 鸣鸣:形容鸟叫声的声音。
- 闹:这里指的是热闹,喧闹的意思。
- 羽毛单薄:形容鸟的羽毛薄弱,容易受到寒冷的侵袭。
- 雪霜深:指环境寒冷,积雪和霜冻很深。
- 人子:指的是人类的后代(子女)。
- 枭獍:猛禽,枭和獍都是鸟类,通常用来比喻冷酷无情的生物。
- 反哺心:反哺是指孩子长大后对父母的报答之情。
典故解析:
“反哺”这一概念源于古代典籍,提到鸟类在成长后会用食物回馈养育自己的父母,强调了人子对父母应有的孝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唐寅(1470年-1523年),字伯虎,号六如居士,是明代著名的画家、诗人和书法家。他的作品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情的细腻观察。
创作背景:
《晓林慈鸟图》创作于唐寅晚年,正值明代社会动荡之时,诗人在对美好自然的描绘中,寄托着对人间亲情的思考,表现出对孝道的重视。
诗歌鉴赏:
《晓林慈鸟图》是一首极具生动性的诗作,通过描绘晨林中的小鸟鸣叫,诗人不仅展示了自然的美丽,也引发了对人性和亲情的深刻思考。诗中小鸟的温和与薄弱形成鲜明对比,突显了在严酷自然环境中的坚韧生存。而“世间人子非枭獍”的设问,让读者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子对父母的应有情感。诗人通过小鸟的形象,传达了反哺的道德观念,展现了对父母恩德的感恩与回报,借此以小见大,深入探讨了人性中的温情与道德责任。全诗在简洁的语言中蕴含着深厚的情感,引人深思,是唐寅对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深刻洞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慈鸟鸣鸣闹晓林:描绘了清晨森林中,鸟儿欢快鸣叫的场面,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氛围。
- 羽毛单薄雪霜深:对比鸟儿的脆弱与严酷的环境,突显生命的坚韧。
- 世间人子非枭獍:通过反问强调人类与猛禽的不同,唤醒读者对亲情的关注与反思。
- 闻得谁无反哺心:最后一句总结了全诗的主题,强调每个人都应有对父母的感恩之心。
-
修辞手法:
- 使用了拟人手法,通过“鸣鸣”形容鸟儿的叫声,赋予其生命力。
- 对比手法,强调小鸟的脆弱与人类的情感深度。
-
主题思想:
- 诗歌通过小鸟的鸣叫和艰难生存,反映出对生命的热爱与尊重,以及对亲情的深刻理解,强调了反哺父母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 慈鸟:象征着温柔和生命的希望,表现出自然界的生机。
- 晓林:代表清晨的新生与希望,象征着万物复苏。
- 雪霜:象征着生活的艰难与挑战。
- 反哺心:象征着人类应有的道德责任与对父母的感恩。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慈鸟”指的是什么?
- A. 凶猛的鸟类
- B. 温和的小鸟
- C. 水鸟
- D. 传说中的鸟
-
诗人通过什么来强调人类的反哺之心?
- A. 描绘猛禽
- B. 叙述小鸟的生活
- C. 描写雪霜的深度
- D. 讲述个人经历
-
诗中提到的“反哺心”是指什么?
- A. 向他人学习
- B. 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
- C. 对自然的敬畏
- D. 对生活的感悟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琵琶行》
诗词对比:
- 唐寅与李白的诗作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但唐寅更多关注人性与亲情,而李白则更关注个人情感与豪放。
参考资料:
- 《唐寅诗文集》
- 《明代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
以上内容可以帮助读者更深入理解《晓林慈鸟图》,同时提高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