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妾薄命》
时间: 2025-01-06 06:41:0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妾貌娇如花,妾心坚似石。
石有碎时花早彫,妾貌未衰心不易。
一自良人结缡后,寂莫香闺空自守。
枕上翻思初嫁时,礼备媒行非苟苟。
妾篚织成玄与黄,可以补衮供衣裳。
妾筐采采蘋与藻,可以荐神享祖考。
阿婆不顾小姑嗔,令妾进退难容身。
双鬟懒结乌云薄,菱花半掩生芳尘。
东邻少妇永相保,容颜未必倾城好。
妾貌比之颇不恶,只恨生来多命薄。
白话文翻译:
我这妾的容貌娇嫩如花,心肠却坚固如石。
石头虽有破碎的时候,但花儿早已凋谢,我的容貌尚未衰退,心却不易改变。
自从嫁给良人后,独守空房,寂寞无依。
躺在枕边回想初婚时,礼仪和媒人都是认真安排的。
我用手织出的衣服,可以补缀衣裳。
我采集的水草,可以献给神明,祭祀祖先。
婆婆不顾小姑的不满,令我在家难以立足。
头发懒得梳理,犹如乌云飘荡,菱花半掩,满是芳尘。
东邻的少妇总是能得到庇护,她的容貌未必比我美丽。
我自认为容貌也算不错,只恨命运薄弱,命途多舛。
注释:
- 妾: 古代对女性的自称,表示身份低微。
- 良人: 指丈夫。
- 缡: 婚姻的关系,指结为夫妻。
- 篚: 竹篓,古时用来盛装物品。
- 衮: 指衣服,尤其是官服。
- 荐: 献祭,供奉。
- 阿婆: 婆婆,指丈夫的母亲。
- 姑: 小姑,丈夫的姐妹。
- 双鬟: 头发的发髻。
- 菱花: 水边生长的植物,常用作比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樊甫,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以情感细腻、形象生动著称。其诗作常反映女性的内心世界和社会地位。
创作背景:
《妾薄命》创作于明代,那个时代女性地位低下,常常被迫接受家庭和社会的重压。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女性对婚姻和命运的无奈与反思。
诗歌鉴赏:
《妾薄命》是一首反映女性命运的古诗,诗中通过对比妾的外貌与内心的变化,深刻揭示了女性在婚姻中所遭受的孤独与无助。开篇以“妾貌娇如花”引入,展示了妾的美貌,而接下来的“妾心坚似石”则突出了她内心的坚韧,这种对比暗示了外表的娇弱与内心的坚强之间的冲突。
诗人通过叙述婚后生活的寂寞与不易,表现出对婚姻生活的不满与无奈。尤其是提到“礼备媒行非苟苟”,表明初婚时的认真与期望,与后来的孤独形成鲜明对比。诗中借用织衣和采藻的意象,表现出妾对生活的努力和对家庭的承担,但最终却感到婆婆和小姑的冷漠,显示出家庭关系的复杂与压迫。
结尾处提到“东邻少妇永相保”,暗示即使容貌不差,命运却始终难以改变,这种对命运的无奈深深触动人心。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展现了女性在传统社会中的苦涩与坚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妾貌娇如花,妾心坚似石: 开头两句对比妾的外貌和内心,暗示她的外表与内心的不匹配。
- 石有碎时花早彫,妾貌未衰心不易: 用花与石的比喻,表示美貌和内心的脆弱与坚韧。
- 一自良人结缡后,寂莫香闺空自守: 结婚后感到孤独,表达了婚后生活的无奈。
- 枕上翻思初嫁时,礼备媒行非苟苟: 怀念初婚时的美好,反映出对过去的追忆与对现状的失落。
- 妾篚织成玄与黄,可以补衮供衣裳: 描绘妾的勤劳与对家庭的贡献。
- 妾筐采采蘋与藻,可以荐神享祖考: 表达对家庭祭祀的重视,显示出她的责任感。
- 阿婆不顾小姑嗔,令妾进退难容身: 反映家庭内部的矛盾,表达孤立无援的感受。
- 双鬟懒结乌云薄,菱花半掩生芳尘: 表示对生活的疲惫与懈怠。
- 东邻少妇永相保,容颜未必倾城好: 提到邻居的处境,强调命运的不公。
- 妾貌比之颇不恶,只恨生来多命薄: 最后总结,表达对自身命运的不满。
修辞手法:
- 比喻: 以“花”和“石”比喻妾的外貌和内心,形成鲜明对比。
- 对仗: 诗句结构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 通过“篚”、“筐”等意象,象征女性在家庭中的角色与责任。
主题思想:
整首诗深刻反映了女性在传统家庭中的孤独与无奈,以及对命运的不满与反思。诗人通过妾的生活经历,传达了对女性命运的同情与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花: 象征美丽与脆弱。
- 石: 象征坚韧与稳定。
- 篚、筐: 象征勤劳与家庭责任。
- 鬟、菱花: 象征女性的美丽与生活的琐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妾的外貌被比作什么?
- A) 石
- B) 花
- C) 月亮
- D) 星星
-
妾在婚后感到什么?
- A) 快乐
- B) 孤独
- C) 富裕
- D) 满足
-
妾用什么来供奉祖先?
- A) 食物
- B) 水草
- C) 花卉
- D) 香火
答案:
- B) 花
- B) 孤独
- B) 水草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
诗词对比:
- 樊甫的《妾薄命》与李清照的《如梦令》,都表达了女性在家庭中的孤独,但李清照更侧重于情感的细腻,而樊甫则突出命运的无奈与不公。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研究》
- 《古典诗词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