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雉将雏》
时间: 2025-01-04 10:33:3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雉咿喔,雏出毛斑斑,觜啄啄。
学飞未得一尺高,还逐母行旋母脚。
麦垄浅浅难蔽身,远去恋雏低怕人。
时时土中鼓两翅,引雏拾虫不相离。
白话文翻译:
雉鸟在鸣叫,幼鸟刚刚出壳,身上满是斑点,啄着东西。
它们虽然还没飞得高,依然紧随母鸟在地上走动。
麦田的沟壑很浅,难以隐藏它们的身影,远离母鸟时,它们低着头害怕被人发现。
时常在土里扑打着翅膀,带着幼鸟一起觅食,二者始终不分开。
注释:
- 雉:雉鸡,一种鸟类。
- 毛斑斑:指幼鸟身上有斑点的羽毛。
- 觜啄啄:觜是鸟嘴,啄是啄食的动作。
- 学飞未得:尚未学会飞翔。
- 逐母:跟随母亲。
- 麦垄:麦田的行列。
- 鼓两翅:扑打翅膀的动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建,唐代诗人,字季长,擅长描写自然和民生,作品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唐代,时代背景下农业发展,诗人通过描绘雉鸟与幼鸟的生活,反映了自然界的生生不息与温情。
诗歌鉴赏:
《雉将雏》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雉鸟母子间的亲密关系,表现了自然界的温暖与生机。诗的开头,作者描绘了雉鸟幼崽出壳的情景,生动而形象,令读者仿佛看到了那一幕。接着,诗人描写了幼鸟尚未学会飞翔,依然依附于母亲的情景,体现了幼鸟对母亲的依赖与信任。尤其是“远去恋雏低怕人”一句,生动地表现出幼鸟在面对外界时的恐惧与不安。而后诗人描绘了母鸟教导幼鸟觅食的场景,体现了母爱的无私与坚韧。全诗通过细致的观察和生动的描写,展现了鸟类的生活状态,传达了浓厚的亲情与生存的智慧,令人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与珍贵。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雉咿喔:雉鸟在发出鸣叫,显示出生机。
- 雏出毛斑斑,觜啄啄:幼鸟刚出壳,身上有斑点,表达幼鸟的活泼。
- 学飞未得一尺高,还逐母行旋母脚:尚未学会飞行,仍紧随母鸟走,表现幼鸟的依赖。
- 麦垄浅浅难蔽身:麦田的沟壑浅,难以隐藏幼鸟,暗示外界的危险。
- 远去恋雏低怕人:远离母亲时,幼鸟低头害怕,表现幼鸟的脆弱心理。
- 时时土中鼓两翅:母鸟在土里扑打翅膀,引导幼鸟觅食,体现母鸟的辛劳。
-
修辞手法:
- 拟人:将鸟类描写得如人般有情感、行为,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 对仗:如“学飞未得一尺高,还逐母行旋母脚”,音韵和谐,增加了诗的美感。
-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描写雉鸟母子之间的亲密关系,表达了对生命的珍视与母爱的伟大。
意象分析:
- 雉:象征着自然的和谐美好。
- 幼鸟:象征着生命的脆弱与成长的希望。
- 母鸟:象征着无私的母爱与保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雉咿喔”意指什么?
A. 鸟的鸣叫
B. 鸟的飞翔
C. 鸟的觅食 -
幼鸟尚未学会飞行,依赖于谁?
A. 其他鸟
B. 母鸟
C. 自己
答案: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与王建的《雉将雏》相对比,李白的《庐山谣》同样描绘了自然,但更侧重于壮美的山水景观,而王建则深入细致地描写了生物之间的亲情,展现了生命的细腻与温暖。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精选》
- 《王建诗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