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千词》
时间: 2025-01-19 20:09:1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长长丝绳紫复碧,袅袅横枝高百尺。
少年儿女重秋千,盘巾结带分两边。
身轻裙薄易生力,双手向空如鸟翼。
下来立定重系衣,复畏斜风高不得。
傍人送上那足贵,终赌鸣珰斗自起。
回回若与高树齐,头上宝钗从堕地。
眼前争胜难为休,足踏平地看始愁。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千的场景,绳子长而色彩斑斓,轻盈地在高高的树枝上摇曳。年轻的男女再次玩起秋千,头上束着巾,腰间系着带子,显得分外精神。她们的裙子轻薄,便于施展力量,双手向空中伸展,如同鸟儿的翅膀。她们下来时稳稳地站好,又小心地整理衣服,生怕风吹得秋千高高荡起。旁边的人送来助力,金铃声响起,仿佛是为了争胜而起舞。每次荡起,仿佛能与高树平齐,头上的宝钗也随之落下。眼前的竞争让人难以停歇,脚踏实地又令人感到忧愁。
注释:
- 长长丝绳紫复碧:丝绳颜色鲜艳,有紫色和绿色,形象生动。
- 袅袅横枝高百尺:秋千悬挂在高高的树枝上,摇曳生姿。
- 少年儿女重秋千:年轻的男女重拾秋千的乐趣。
- 盘巾结带分两边:头巾和腰带的装束,体现了年轻人的活泼与朝气。
- 双手向空如鸟翼:比喻他们向空中伸展的姿态,形象生动。
- 复畏斜风高不得:在高风中荡秋千时的顾虑。
- 傍人送上那足贵:旁人帮助推秋千,体现了友谊。
- 回回若与高树齐:荡秋千时的那种快感与高处的刺激。
- 足踏平地看始愁:落地后面对现实的忧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建,字季友,唐代诗人,生于晚唐,主要以五言和七言诗闻名。王建的诗作多描写生活琐事和自然景色,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唐代,正值社会繁荣,少年男女们在秋千上玩耍,表现了他们无忧无虑的生活状态及对青春的珍惜。
诗歌鉴赏:
《秋千词》是一首生动的描写秋千玩耍场景的诗作。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年轻男女在秋千上嬉戏的欢乐与无忧。诗的开头以色彩鲜艳的丝绳和高高的树枝设定了场景,给人一种清新、明快的感觉。接着,诗人通过“身轻裙薄易生力”描绘了年轻人的活力与轻盈,让人感受到他们在秋千上飞翔的快乐。
诗中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比喻,如“双手向空如鸟翼”,形象地表现了在空中荡秋千的轻快感。诗的后半部分则转向了对现实的思考,落地后的“足踏平地看始愁”让人意识到,尽管玩耍时欢声笑语,但生活中的烦恼与忧愁依然存在。这种欢愉与忧愁的对比,使得整首诗更加深刻,反映了年轻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未来的忧虑。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长长丝绳紫复碧:描绘秋千的绳子色彩鲜艳。
- 袅袅横枝高百尺:描写秋千摇曳在高高的树枝上。
- 少年儿女重秋千:表现年轻人重拾童趣。
- 盘巾结带分两边:体现他们的装扮,增添生动形象。
- 身轻裙薄易生力:暗示年轻人的灵活与活力。
- 双手向空如鸟翼:运用比喻,增强画面感。
- 下来立定重系衣:强调从秋千下来后需要整理衣物。
- 复畏斜风高不得:表达对高处荡秋千的恐惧。
- 傍人送上那足贵:表现朋友间的互助。
- 回回若与高树齐:体现荡秋千时的快感。
- 头上宝钗从堕地:暗示荡得太高,饰物掉落。
- 眼前争胜难为休:强调竞争的激烈。
- 足踏平地看始愁:落地后,面对生活的忧愁。
修辞手法:使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歌富有生动的形象感与情感共鸣。
主题思想:全诗表达了青春的欢愉与生活的忧虑,反映了年轻人对自由与快乐的向往,同时也揭示了面对现实的无奈。
意象分析:
- 秋千:象征着年轻人的无忧无虑与欢乐。
- 高树:象征着理想与追求的高度。
- 宝钗:象征着青春的美好与脆弱。
- 丝绳:象征着生活的多彩与变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秋千绳子是什么颜色的?
- A. 绿色和红色
- B. 紫色和绿色
- C. 蓝色和白色
-
诗中提到的年轻男女在玩什么?
- A. 跳舞
- B. 吹笛
- C. 秋千
-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快乐
- B. 忧愁
- C. 平静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游子吟》——孟郊
- 《春晓》——孟浩然
诗词对比:
- 《秋千词》与《春晓》都展现了青春与自然的和谐美,前者侧重于玩乐的欢快,后者则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与赞美。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王建诗集》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