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丹凤门登眺》
时间: 2025-01-17 10:16:3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绛阙遥天霁景开,
金明高树晚风回。
长虹下饮海欲竭,
老雁叫云秋更哀。
劫火有时归变灭,
神嵩何计得飞来。
穷途自觉无多泪,
莫傍残阳望吹台。
白话文翻译:
在绛阙的远处,天空在雨后变得晴朗,
金色的阳光照耀,高大的树木在晚风中摇曳。
长虹像是要饮尽海水,
老雁在云中哀鸣,秋天的景象更显得凄凉。
劫火有时会归于灭亡,
神嵩又怎么能算得上飞来?
在穷途末路时我意识到泪水不多,
不要依傍着残阳去眺望吹台。
注释:
字词注释:
- 绛阙:指红色的门阙,象征着皇宫或高贵之地。
- 霁景:雨后初晴的景象。
- 金明高树:金色的阳光照耀在高大的树木上。
- 长虹:彩虹,借指美丽的情景。
- 劫火:指灾难,通常指火灾。
- 神嵩:此处可能指代神仙或高人,象征超脱和不凡。
典故解析:
- 绛阙:古代宫殿的象征,常用来指代皇权。
- 老雁:古诗中常用来象征孤独和哀伤,尤其是在秋天的景象中。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元好问(1190年-1257年),字仲明,号天涯,金朝末年著名的诗人、词人及文人。他的作品以清新脱俗、情感细腻著称,常常表现出对故国的眷恋和对历史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金朝末年,正值社会动荡、国破家亡的时期。元好问在此背景下,情感复杂,既有对美好景色的描绘,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雨后丹凤门登眺》是一首描绘雨后景色的诗,字里行间充满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与对人生无常的思考。开头两句,诗人描绘了雨后清新的天空和高大树木在晚风中的摇曳,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与生机。然而随着诗歌的深入,诗人情绪逐渐转向,长虹欲饮海水的壮观景象中隐含着对生命的感慨,老雁的哀鸣更是将秋天的凄凉与孤独展现得淋漓尽致。
后面几句,诗人借劫火与神嵩,表达了对命运的无奈与对超脱的渴望。最后两句则是对自己处境的清醒认知,表达了即便身处困境,也不应依赖于虚幻的希望,而是要面对现实,展现了诗人清晰的自我认知与坚韧的态度。
整体来看,此诗以自然景观为背景,折射出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与对生命的思考,展现了深厚的哲理性与艺术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绛阙遥天霁景开:描绘雨后晴朗的天空,给人以清新之感。
- 金明高树晚风回:晚风中高树摇曳,阳光照耀,显得生机勃勃。
- 长虹下饮海欲竭:彩虹似乎在饮尽海水,寓意生命的短暂与无常。
- 老雁叫云秋更哀:秋天的老雁哀鸣,营造出凄凉的氛围。
- 劫火有时归变灭:劫难终究会过去,生命中有消失和重生。
- 神嵩何计得飞来:对超凡脱俗之人的渴望和对现实的无奈。
- 穷途自觉无多泪:在困境中,意识到眼泪并不能解决问题。
- 莫傍残阳望吹台:不要依赖虚幻的过去,而要直面现状。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长虹下饮海欲竭”,将彩虹比作饮水,增添了诗的意象。
- 拟人:如“老雁叫云”,赋予老雁人的情感,增添了哀伤的情绪。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雨后自然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深刻思考与内心的孤独感,传达出面对困境时的冷静与坚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绛阙:象征着高贵与权力,暗示诗人对过去辉煌的追忆。
- 长虹:寓意着美丽但又短暂的事物。
- 老雁:象征孤独与失落,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悲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绛阙”指什么? A. 乡村的门
B. 皇宫的门
C. 山上的庙 -
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B. 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C. 对历史的赞美 -
下列哪一句体现了诗的孤独感? A. 金明高树晚风回
B. 老雁叫云秋更哀
C. 穷途自觉无多泪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同样表现了对国家和人生的感慨,但更加注重社会现实。
- 李白《将进酒》:展现了对人生短暂的豪放态度,与元好问的细腻感伤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元好问诗文选》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