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宏上人住保宁寺
作者: 王绂 〔明代〕
别来忘岁月,相见又飘然。
去住浑无著,行藏只任缘。
故山唯落木,废刹锁荒烟。
师去重开社,香灯祝万年。
白话文翻译:
自从上次分别后,我已忘却了岁月的流逝,再次见面时却感觉一切似乎都在飘散。无论是去还是住,都没有什么牵挂,行走和隐藏的种种,只任凭缘分的安排。故乡的山峦只剩下落叶,废弃的寺庙锁住了荒凉的烟雾。师傅离去后,重新开办了社团,祈祷的香灯祝愿着长久的安宁。
注释:
- 别来忘岁月:自从分别后,岁月仿佛被遗忘。
- 飘然:轻盈而飘逸,形容再见时的轻松感。
- 去住浑无著:去或留都没有什么牵挂。
- 行藏只任缘:出行和隐藏都随缘而行。
- 故山唯落木:故乡的山岭只剩下落叶,暗示时间的流逝。
- 废刹锁荒烟:废弃的寺庙被荒烟锁住,表示人迹罕至。
- 师去重开社:师傅离去后,重新开办社团。
- 香灯祝万年:香灯燃烧,祝愿长久安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绂(约1550-1620),明代诗人,字亨贞,号秋涯,南昌人。王绂的诗风清新隽永,擅长抒情,尤其在山水田园诗方面有较高造诣。他的作品常表现出对生活的思考与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送宏上人住保宁寺》写于送别一位名叫宏的高僧,表达了对友人的珍惜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反映了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人生无常的哲思,体现了佛教思想对作者的影响。
诗歌鉴赏:
王绂的《送宏上人住保宁寺》是一首充满哲思的送别诗。诗的开头“别来忘岁月,相见又飘然”便营造出一种淡淡的惆怅和思念之情,仿佛在诉说时间的流逝和人与人之间的久别重逢。诗人用“飘然”来形容再见时的心境,既有轻松的感觉,又隐含着对往日时光的怀念。
接下来,“去住浑无著,行藏只任缘”则进一步深化了诗的主题,表现了对世事的淡然与随缘。诗人在此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接受,强调了行住皆随缘的态度,体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
“故山唯落木,废刹锁荒烟”描绘了故乡荒凉的景象,落叶和废弃的寺庙象征着时间的无情与人事的变迁。这种意象不仅反映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也引发了对人生短暂、岁月无常的深思。
最后一联“师去重开社,香灯祝万年”则是对未来的美好祝愿,表达了对宏上人重返寺庙传道的祝福。总的来说,这首诗在简洁的语言中蕴含了丰富的情感与哲理,既有对友人的祝福,也有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值得细细品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别来忘岁月:自从分别后,岁月似乎被忘却,强调了时间的流逝。
- 相见又飘然:再次见面时,心情轻松,似乎一切都在飘忽。
- 去住浑无著:无论是离开还是留下,都没有什么牵挂,表现出一种洒脱。
- 行藏只任缘:行走和隐藏都随缘而行,传达了对命运的顺应。
- 故山唯落木:故乡的山峦只剩下落叶,象征着衰败和时光的流逝。
- 废刹锁荒烟:废弃的寺庙被荒烟锁住,暗示人迹罕至的凄凉。
- 师去重开社:师傅离开后,重新开办社团,反映出对宗教和信仰的重视。
- 香灯祝万年:燃烧的香灯在祝愿长久的安宁,表达了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去住”和“行藏”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落木、荒烟等意象生动地描绘了时间的流逝与孤寂的环境。
- 拟人:将“香灯”拟人化,传达了祝愿和期盼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友人的送别,表现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人生无常的思考,同时也表达了对未来的美好祝愿。通过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淡泊与洒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落木: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结束,寄托着对故乡的思念。
- 荒烟:代表着废弃的寺庙,暗示着人事的无常和世事的变迁。
- 香灯:象征着希望和祝福,传达了对未来的美好愿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去住浑无著”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忧伤
B. 洒脱
C. 怀念
D. 绝望 -
“故山唯落木”中的“落木”象征什么? A. 繁荣
B. 生命的结束
C. 温暖
D. 和谐 -
诗的最后一句“香灯祝万年”表达了对什么的祝愿? A. 寺庙的繁荣
B. 友人的长寿
C. 信仰的坚定
D. 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答案:
- B
- B
-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友人》 by 李白
- 《早发白帝城》 by 李白
- 《静夜思》 by 李白
诗词对比:
与王绂的《送宏上人住保宁寺》相比,李白的《送友人》同样表达了对友人的送别,但更侧重于对友谊的珍视与对未来的期许。王绂的诗则更深刻地反映了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两者在情感基调与主题上存在细微差异,各具特色。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代诗人王绂研究》
- 《中国古诗词鉴赏》
- 《王绂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