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杂诗八首 其六》

时间: 2025-01-04 11:51:25

危峰倚天半,极目浮云东。

沧海不可见,万古惟空濛。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危峰倚天半,极目浮云东。
沧海不可见,万古惟空濛。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高耸的山峰直立于半空,远望东边的浮云。虽然海的广阔无法看见,但万古以来的空灵景象依然令人感到渺茫。

注释:

字词注释:

  • 危峰:高耸的山峰,形容山势陡峭。
  • 倚天半:倾斜至天际的样子,形容山峰的高度。
  • 极目:极目远望,指向远方。
  • 浮云:漂浮的云朵,代表天空的变化。
  • 沧海:广阔的海洋。
  • 不可见:看不见,说明海面很远。
  • 万古:很长的时间,指古往今来。
  • 惟空濛:只是空旷而迷蒙,形容视野的空旷和模糊。

典故解析:

本诗未涉及特定的历史典故,但“万古”一词常用于描述时间的久远,强调自然的永恒与人类的渺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溥叔明(1896-1962),字宗彭,号铁民,晚号竹溪,江苏常州人。近现代著名诗人,擅长古诗词及散文,受过良好教育,深受传统文化熏陶,作品常展现出对自然的深刻反思和对人生的哲学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五台山游览期间,诗人通过对山水自然的描绘,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以及自身渺小的感受,反映了他在经历动荡时代后的思考与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五台杂诗八首 其六》通过简练而富有意境的语言,展现了五台山的壮丽景观和诗人内心的沉思。开篇“危峰倚天半”直观地描绘出山峰的陡峭和高耸,给人一种仰望的震撼感,而“极目浮云东”则引导读者的视线向远方延展,仿佛在追寻无尽的天际。诗句的节奏感和音韵美也使得整首诗读来流畅而富有韵味。

接下来的“沧海不可见”则转入更深层的思考,诗人虽然无法目睹海洋的壮阔,但这并不妨碍他对自然的敬仰和哲学的反思。最后一句“万古惟空濛”不仅表现出自然的浩瀚与时间的无尽,也隐含了诗人对生命及宇宙的思考,表现出一种超然的态度。整首诗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雄伟,同时也蕴含了深刻的哲理,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危峰倚天半:描绘了山峰的险峻与高耸,给人一种直上云霄的感觉。
  2. 极目浮云东:诗人向东远望,云朵在天空中漂浮,暗示着时光的流逝与变化。
  3. 沧海不可见:虽然海洋的广阔无法看见,暗示了对于未知的敬畏。
  4. 万古惟空濛:万古以来的空灵与迷蒙,表现出时间的无尽与人类的渺小。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山峰比作直立于天边的形象,突出其险峻。
  • 拟人:浮云的漂浮似乎有生命,给人以动感。
  • 对仗:前后两句在结构上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深刻反思,体现了人类在浩瀚自然面前的渺小与孤独。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危峰:象征高耸与险峻,代表着自然的伟大。
  • 浮云:象征变化无常,暗示时光的流逝。
  • 沧海:象征广阔与深邃,展现自然的无边无际。
  • 空濛:象征朦胧与空虚,反映人类对宇宙的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危峰倚天半”中“危峰”指的是: A. 低矮的山丘
    B. 高耸的山峰
    C. 平坦的土地
    答案:B

  2. 诗中提到的“沧海”主要表达了什么? A. 海的美丽
    B. 海的广阔
    C. 海的深邃
    答案:B

  3. “万古惟空濛”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感悟? A. 自然的美
    B. 时间的无尽
    C. 生命的短暂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自然与人的关系,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而李白的《庐山谣》则更加强调山水的壮丽与诗人的豪情。两者在意象和情感表达上各有特点,体现了诗人不同的审美追求。

参考资料: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近现代诗人传记》
  • 《五台山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