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杂诗八首 其八》

时间: 2025-01-19 22:01:50

山寒余水石,地迥少桑麻。

雨后清溪路,村村卖落花。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五台杂诗八首 其八
作者: 溥叔明

山寒余水石,
地迥少桑麻。
雨后清溪路,
村村卖落花。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冷清的山水画面:山中寒冷的水流绕过石头,土地偏远而少有桑麻的种植。雨后的溪水清澈,通往各个村庄,村庄里有人在出售落花。

注释:

  • 山寒:山中寒冷的气息,给人一种清冷的感觉。
  • 余水石:水流经过石头,形成的自然景象。
  • 地迥:土地偏远,与世隔绝。
  • 桑麻:桑树和麻作,象征着农作物,表示生计的来源。
  • 雨后清溪路:雨后溪水清澈,形成了一条通往村庄的小路。
  • 村村卖落花:各个村庄里有人在出售掉落的花朵,可能暗示着生活的朴素和简单。

典故解析:

本诗并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典故,但通过描绘农村生活的场景,反映出一种朴素的生活态度,符合古代诗人对自然与人文的关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溥叔明(1896-1974),字子升,号兰亭,晚号菊溪,近现代诗人、散文家,曾任教于多所大学。其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表达对社会的思考,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该诗写于20世纪初,正值中国社会变革之际,诗人通过对农村自然景观的描写,反映出对乡土生活的向往与珍视,表达对简朴生活的认同。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简练的语言描绘了山水景观,表现出一种宁静、恬淡的生活情趣。首句“山寒余水石”直接将读者带入一个寒冷而静谧的山中景象,透过“余水”与“石”的描写,传达出一种自然的和谐以及人与自然的相互依存。接着“地迥少桑麻”则点出土地的贫瘠,暗示着乡村生活的艰辛,桑麻作为传统农作物的象征,折射出生活的单调与简单。

后两句“雨后清溪路,村村卖落花”,则展现出一种生活的朴素。雨后的清溪仿佛洗净了尘世的喧嚣,而“村村卖落花”的描写更是让人感受到乡村的生机与活力。落花虽然是些微不足道的东西,但在这里却赋予了生活一种温馨的色彩,似乎在提醒人们珍惜生活中那些微小而美好的事物。

整首诗透过简单的自然景象,传达出一种淡泊名利、享受自然的生活态度,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乡村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山寒余水石:描绘出寒冷的山中,水流绕过石头,形成一种清冷的氛围。
    • 地迥少桑麻:土地偏远,缺乏生机,农作物少,生活艰辛。
    • 雨后清溪路:下过雨后,溪水清澈,通向各个村庄,有着清新的气息。
    • 村村卖落花:村庄中有人在售卖落花,展示了乡村生活的简单与朴素。
  •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山寒余水石”来比喻自然的寒冷。
    • 对仗:上下句之间的对仗使诗句更加工整协调。
  •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乡村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简单生活的珍视。

意象分析:

  • 山寒:象征着冷清的自然环境。
  • 余水石:意指自然的流动与静谧。
  • 桑麻:代表传统农业与生活的艰辛。
  • 清溪路:象征着清新的生活与自然的和谐。
  • 落花:象征着生活中的细微美好与简单的快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山寒余水石”中的“水”指的是: A. 河流
    B. 湖泊
    C. 雨水
    D. 溪流

  2. “地迥少桑麻”中“桑麻”代表的是: A. 传统的农作物
    B. 花草
    C. 树木
    D. 野草

  3. “村村卖落花”意味着: A. 村庄非常繁华
    B. 村庄生活简单
    C. 村庄有很多花
    D. 村庄没有人

答案

  1. D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自然的宁静与乡村的生活,但更加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而溥叔明的诗则更直接地反映了农村生活的朴实与艰辛。

参考资料:

  • 《近现代诗人作品集》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溥叔明诗文研究》